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航天事业发展进步的骨干力量。“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以下简称为“青马工程”),是中国航天科工着眼长远为党培养和输送青年政治骨干、推动航天事业薪火相传的重要举措。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航天科工”)是我国航天事业和国防科技工业的中坚力量,肩负着科技强军、航天报国的使命。近年来,航天科工党组深入落实国家《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把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作为促进企业青年发展的重中之重。2020年,航天科工成为全国首批“青马工程”试点央企之一。集团公司党组把“青马工程”纳入党建带团建工作重点全面统筹,将“青马工程”打造为青年骨干人才培养的标志性工程。
01 多方协同
“青马”分级系统化培养
作为首批试点企业,航天科工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落实共青团中央、国务院国资委等五部委关于深化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工作要求,深入开展具有航天特色的“青马工程”试点工作,制定出台了《航天科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试点方案》。方案明确了开展“青马工程”工作的指导思想、培养原则、培养目标(见TIP1)、重点任务、推进工作(见TIP2)和保障措施。
TIP1 “五个一”培养目标
培养一批理论功底扎实的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选拔一批面向青年传播党的理论主张的优秀青年讲师;储备一批在践行战略目标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青年政治骨干;形成一批有理论深度和实践价值的优秀研究成果并推动转化;创新一种国有企业优秀年轻干部培养模式,夯实优秀年轻干部源头培养和人才储备
TIP2 “六个列入”推进工作
一是列入航天科工及各单位人才培训体系重点项目;
二是列入航天科工及所属各单位青年发展规划重点项目;
三是工作经费列入各单位培训经费、党建工作经费和团建工作专项经费;
四是“青马工程”进展情况列入航天科工党委书记例会点评;
五是年度“青马工程”落实情况列入各级党建工作考核和党委书记述职内容;
六是青马学员跟踪培养列入青年人才培养体系。
在“党管青年”“党管人才”原则下,航天科工党组构建起多主体参与、多场域运作、多层面影响的分级系统化培养格局——开展集团“青马工程”项目的同时,集团所属二级单位和三级单位也同步开展相应层级的“青马工程”项目。
集团公司党校在推进“青马工程”培训实施中发挥主阵地作用,2020年率先启动集团“青马工程”培训班,并上线了航天云课堂“青马学堂”。同期,“集团公司青马工程实践基地”也在怀柔培训基地挂牌开训,为集团公司内二级、三级单位开办“青马工程”培训班提供支持。
集团公司“青马工程”培训班以1年为周期,每期学员原则上不超过100人,集中理论学习不少于2周或总学时不少于80学时。各二级单位、三级单位参照集团公司培养方案,并结合自身特点开展本层级培养,分层分类覆盖优秀团干、优秀青年典型、青年后备人才和拔尖人才、急难险重新任务中的青年骨干、优秀自培研究生等各级各类青年。
为保障“青马工程”顺利实施,航天科工推动集团公司党校和中央团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教学资源、师资资源、实践场所、课题研究等方面开展战略合作。这为高质量高标准承办航天科工青马工程培训班提供了有力保障。
02 理实并重
多场景综合培养
“青马工程”的整体目标在于使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内化为青年的价值选择和行为标准。面向新时代新环境,航天科工结合国企青年特点,从培训方案、培训课程、培训方式等方面提高实施路径的针对性与实践性,采用了“党校集中研学+青马学堂线上自学+在岗日常实践”等多场景为一体的综合培养模式(见图表)。
图表“青马工程”综合培养模式
培训课程在横向上分为“理论学习、红色教育、实践锻炼”三大类别,并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青年建功新时代十六字箴言”, 纵向贯穿“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爱国、励志、求真、力行”八个专题模块,架设出“三横八纵”课程体系。
理论学习拓展认知格局
航天科工依托“青马学堂”,打造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青马工程”综合教育平台。
线上课程包括20个模块近50门课程,由学员自学并接受理论测试。此外,航天科工邀请行业专家开展“形势任务教育”主题直播课程,引导学员们深刻认识当前形势,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激发责任感和使命感。
线下,航天科工从中央党校、中央团校和干部学院优选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政治强、思维新、视野广的专业教师,集中开展专题讲座、理论辅导、课题研究指导等教学。党政领导、专家学者、先进青年典型受邀走上讲坛,解读党和国家的重大政策、战略部署,讲授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专业知识,强化学员的知识储备、拓展知识面。全级次开展青年小讲堂、微讲堂、读书会、学习沙龙等活动,进一步提升学员的学习热情。
红色教育强化初心使命
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这是“青马工程”的题中之意。航天科工以钱学森展馆、各院所历史文化展馆、航天老三线旧址、航天青年科创平台和创新工作室等为教学场所,建设“青马工程”线下教学实践基地,将红色教育和航天特色化实践相融合。
例如,首期集团公司青马学员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先后前往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毛泽东同志主办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等地参观学习;走进航天三江锐科公司、火箭公司等实地参观调研航天产业发展现状,近距离领略尖端科技、了解商业航天;追寻着航天前辈们三线建设的奋斗足迹来到066基地旧址,感悟航天三线建设发展史,聆听三线故事,找寻深山里的家国记忆,接受前辈开山创业的历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重温初心使命。
实践锻炼提升政治能力
航天科工青马学员的实践锻炼主要包括国情考察实践、岗位实践、日常实践等方式。结合学员在岗非脱产培训的特点,“青马工程”组织学员就近就便开展常态化实践训练,特别注重安排学员在本单位的重大项目和工程任务中进行实践锻炼。过程中,学员不断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进而能够在面对重大事件和各种急难险重新任务时冲锋在前、担当作为,提升政治能力。
集团公司党群工作部、人力资源部联合给学员选送单位党委逐一发函,商请为每位学员推荐实践导师。实践导师每季度要与学员至少谈心谈话1次;把关学员完成的读书体会或学习心得;指导学员作为导师助理解决1项工作难题;指导把关学员的社会实践报告和结业论文。由此,“青马工程”构建起传帮带管理机制,及时跟踪学员的基本信息、思想动态、培养历程和成长过程。
培训期间,航天科工还为每位“青马工程”学员建立学习档案,对其理论学习、实践锻炼、日常表现等情况定期进行评价记录备案。结业后5~10年为跟踪培养期,由各单位团委与学员保持常态化联系,实时更新学员信息数据库,及时关注学员后续成长发展情况。经过培养,“青马工程”第一期培训班涌现出以“青年先锋”“青年大国工匠”“青年创新型人才”为代表的一批先进典型,取得一定的培养实效。
面向未来,航天科工将继续探索推进“青马工程”,注重系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完善课程开发体系与学员学习系统,结合航天重大工程实践设置业务导师,推动学员在实践中成长进步;注重为党育人,加强党对“青马工程”工作的领导,与航天科工已经实施的青年优秀人才选拔、青年助理、导师带徒等工作密切结合,形成长效机制,确保培养效果。
作者:吴丽军 于杨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党校 刘芳晓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团委
来源:《培训》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