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65981190
首页 企掌道培训平台 运营服务 AI智能陪练 面授及内容 课件定制 混合式培训 解决方案 培训+AI解决方案 零售行业解决方案 保险行业解决方案 新员工解决方案 销售人才解决方案 客户案例 免费体验 关于我们 关于思创 新闻中心 联系我们
公司新闻行业新闻
公司新闻行业新闻

青年人才培养的实践路径:船舶工业教研体系案例

发布时间:2025/11/05 10:23:13   Click:

青年拔尖科技人才是企业实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力量。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船集团”)聚焦实现造船强国的战略使命,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把培育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中心聚焦于青年科技人才,并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在重大工程中挑大梁、当主角。

为此,中船集团出台了青年拔尖科技人才管理办法,并启动人才遴选工作和培养工程计划,重点培养一批40周岁以下在专业领域崭露头角、发展潜力强的青年科技人才,相应给予科研项目、团队支持、学术交流等倾斜政策。按照“入选一批,及时培训一批,跟踪发展一批”的原则,中船党校系统策划青年拔尖科技人才轮训和培育教学体系建设工作。


01 立足能力模型

构建多维培训体系


基于青年拔尖科技人才的成长路径,并结合组织培养期望与人才自身发展诉求,中船党校构建了以基础通用力为根基、专业竞争力为支撑、行业发展力为引领的“工型三力”胜任力模型,要求青年拔尖科技人才具备全面的综合能力素质和扎实的技术管理能力,以及对行业发展的深度理解力。

“工型三力”青年拔尖科技人才胜任力模型 

“工型三力”青年拔尖科技人才胜任力模型


中船党校还分别将“三力”进一步拆解为能力层次、知识跨度、思维特点、行为品质四大维度;同时,聚焦关键要点设置六个课程模块,涵盖行业发展、科学前沿、技术突破、工程实践、人文通识等多个领域学习诉求,并嵌入科研攻关需求与工程实践场景,构建“三力四维六赋能”培育体系。

“三力四维六赋能”青年拔尖人才培育教学体系

“三力四维六赋能”青年拔尖人才培育教学体系


02 坚持需求导向

萃取特色专业化课程


通过调研发现,当前军工领域科技人才培养体系中,契合行业发展趋势、聚焦细分领域专业技术的特色课程供给不足;同时,现有课程多呈现普适化特征,缺乏针对性,难以满足青年拔尖科技人才的个性化成长需求。


为此,中船党校聚焦国防工业特色和船舶行业需求,采用组织开发和自主开发相结合的方式,遵循ADDIE课程开发理论,为青年拔尖科技人才量身定制开发了精品特色课程40余门、现场教学10余门。


同时,党校建立了涵盖两院院士、国防实战专家、知名院校学者在内的50余名专业师资库,形成“需求分解—经验萃取—磨课试讲—评估优化—定型入库”特色课程开发流程机制,大幅提升了课程开发的实用性与精准性。

青年拔尖科技人才定制化课程开发逻辑

青年拔尖科技人才定制化课程开发逻辑


需求分解,全方位厘清培训方向

为确保课程满足学员的学习与成长需求,中船党校通过样本分析、人事部门座谈、关键标杆访谈三大方式,明晰培训主题、课程需求和教学形式。


经验萃取,设计“听得懂、用得上”的课程

内容设计作为课程开发的第一步,其质量直接决定培训成效,因而负责经验输出与提炼的师资和课程开发的引导师显得尤为关键。


基于此,在师资遴选过程中,中船党校严格遵循“专业匹配”与“教学赋能”原则,定向邀约国防领域资深专家。

此外,中船党校增设课程开发引导师角色,充分发挥课程开发专业优势,深度剖析专家经验与学员能力之间的差距,引导专家萃取经验,并协同开展教学目标研讨、课程大纲搭建以及内容要点设计,确保培训内容针对性和实战性。


磨课试讲,输出精准化学习内容

磨课试讲阶段是课程开发的关键环节,重点在于实现内容精准化与程序结构化。


首先,党校课程开发引导师与专家讲师需依据课程大纲拆解知识模块,精准锚定内容要点并系统梳理关联素材,以及明确视觉呈现要素和授课技巧,该阶段通常耗时1个月。

随后,进入1~2轮的内部试讲演练环节,要求讲师结合青年科技人才的认知特征,理清讲授过程中的难点与创新点;同时,在详略得当的前提下兼顾知识覆盖范围,并合理安排各章节时间,突出授课的专业性和课堂活跃度。


应用优化,为课程复用奠定基础

为获取客观真实的课程首次应用效果反馈,

中船党校整合了参训学员、课程开发专家、专业领域管理者等多维度评估主体,综合运用访谈与问卷评估工具,围绕课程内容设计、讲师授课能力、培训学习效果三大层面共计10个维度,构建了精细化的课程评价指标矩阵。

随后,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至讲师,并针对课程亮点提炼、未展开内容补充、教法优化、时长适配等关键环节提出迭代建议,形成课程优化方案,实现“评估—反馈—优化—复用”的全周期评估闭环。


定型入库,形成动态化管理机制

进入课程入库阶段,中船党校实行“双轨分级”的动态管理机制。

此外,党校还同步构建了“课程—师资—学员—项目”四位一体资源库,按专业领域、受众层级、应用场景等维度建立分层分类标签体系,确保课程资源实现动态管理与持续升级。


03 多元教学形式赋能

演练与评估驱动“学以致用”


中船党校精心设置了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并在每批轮训后撰写调研评估总结报告,实现效果闭环,为青年拔尖科技人才培养筑牢根基、保驾护航。


培训“组合拳”,释放人才创新活力

为营造“紧张活泼、团结创新”的学习氛围,更好地呈现课程内容,中船党校在专题理论授课之余,还精心打造了“微行动学习+青年科技论坛+青拔讲堂+技术参访”等教学形式,实现内容互通、形式互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热情与创新活力,推动学员将所学转化为所用。


开发行动学习  党校教学团队以问题导向为牵引,自主开发出结构化研讨微行动学习课程,围绕青年拔尖科技人才如何发挥作用、担纲重大任务等议题提供合理化建议方案。


独创科技论坛  为促进集团各专业学术交流,培养青年拔尖科技人才协同攻关、技术报告撰写与汇报能力,中船党校特别打造了“青年科技论坛”。目前,青拔科技论坛已开办八期、输出60余篇专业领域发展报告,切实推动青年科技人才释放创新效能。


新增青拔讲堂  党校通过构建“青拔讲堂”赋能生态,发挥“传帮带”作用,营造新老学员“同堂对话”的氛围。目前,党校按专业领域已开发出八堂“青拔”课程,力争做到各领域有代表、各厂所有声音,并通过青拔培育环节达到人才识别目的。


强化技术考察  围绕课程主题,党校组织学员开展“标杆企业深度研学”。通过实地走访产业链核心单位与供应链节点企业,系统解析行业头部企业的战略布局、技术迭代路径及管理模式创新,助力学员构建全产业链认知框架,突破业务边界局限,开拓学术视野。


评估与总结,打造效果保障闭环

中船党校将训后评估与总结作为知识迁移的关键环节,通过系统化评估与复盘机制,推动培训“学以致用”。


评估环节  采用“一课一评”“一项目一总评”的评估机制,实现培训现场实时评估。为此,中船党校设计了“课程评估问卷”“班次评估问卷”,运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学员与教师、课程与项目、学习与成果多维互动反馈。


总结环节  包括项目总结和行动计划两方面,遵循“每批每年一报告”的原则,输出《青年拔尖科技人才培养调研报告》,为集团公司人才遴选工作和制度优化提供有益参考。同时,跟踪推进学员实施行动计划与回岗实践分享,推动“以讲促学”和成果应用反馈机制,引导青年科技人才养成终身学习、协同创新的习惯。


未来,中船党校将进一步丰富完善青年拔尖科技人才自主培养体系,不断提升科技人才“教研咨”一体化核心竞争力与标准化水平,助力集团科技人才梯队建设和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积极提升船舶科技人才培养品牌和影响力。


作者:钟艳兰 中国船舶集团党校高级工程师

高曙先 中国船舶集团党校培训中心副主任

乔冠男 中国船舶集团党校工程师

来源:培训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