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各领域的深度应用,国网河南技培中心也将AI技术全面融入企业培训的“学、练、考、评”全流程——聚焦“学”,紧扣“练”,着眼“考”,围绕“评”,提供了理想思路和有效手段。这一系列创新举措有效破解了传统培训中的诸多瓶颈,以智能化手段推动培训工作向精准化、个性化、高效化方向转型升级,显著提升了整体培训质效。
01 夯实“学”打牢基础
在学员参训过程中,国网河南技培中心就像一位贴心的学习顾问,充分借助AI工具的力量,为学员提供精准的服务。如此,学员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课程里茁壮成长,培训实践也从“大水漫灌”迈向“精准滴灌”。
锁定培训对象
过往,在培训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送培单位面临生产任务安排、现场作业压力等多重因素,有时难以统筹最优参训人选,导致部分培训机会未能精准对接能力提升需求最迫切的员工群体。
2025年以来,我们按照培训工作方案要求,从岗位、学历、技能等级、工龄等关键维度,应用大数据精准筛选适培对象,形成系统共享的参培学员建议名单。下属各企业根据培训计划指标分配,从参培学员建议名单中组织适培人员参加培训。
精准绘制学员画像
培训开班后,我们借助AI工具精准绘制学员画像。以电力营销专业为例,模拟“居民客户因电费突增引发投诉”场景,系统虚拟生成客户诉求(如“近三个月电费较往期翻倍,怀疑电表计量不准”)。学员需完成诉求倾听、原因排查(如询问用电设备新增情况、核查电表运行状态、解释阶梯电价政策)、解决方案提供(如申请电表校验、协助分析用电数据)等互动操作。同时,系统智能关联学员历史培训数据和学习行为特征,结合模拟考试中的表现(如沟通话术专业性、问题判断准确性、流程规范性),利用AI生成差异化分析报告,实现参培前“一人一档”的精准画像。
有效开展各类培训
正式开课后,为了满足学员个性化学习需求,国网河南技培中心成立“AI+培训技术开发”柔性团队,依托本地部署的dify平台(AI大模型应用构建平台),开发出“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助手”AI智能体。该智能系统能够基于学情诊断环节生成的学员个人画像,结合培训目标与岗位胜任力模型,智能生成个性化学习建议与拓展资料。系统采用“必修核心课程+选修提升课程”的灵活模式,为每位学员精准推荐适配的课程视频、微课资源、案例库及实操指导材料。

必修和选修课
通过个性化学习助手,学员可自主规划学习进度,高效弥补知识短板,实现从统一化培训向个性化学习的转变。完成学习任务后,系统通过AI智能测评检验学习成效,确认学员的知识短板是否得到有效弥补。通过考核的学员可进入下一阶段学习,由此构建循序渐进的阶梯式培训体系。
AI课后贴心答疑
学员完成课程学习后,可能会对部分内容存在疑问。为此,国网河南技培中心创新性地采用大语言模型与知识图谱技术,构建了AI智能辅导系统。该系统具备7×24小时全天候在线答疑功能,突破了传统人工答疑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
此外,为了激发学员学习积极性,国网河南技培中心还利用AI工具设计制作出知识消消乐、随机点名等互动教学工具。这种将专业知识与游戏化元素有机结合的创新模式,打破了传统单向灌输的教学方式,实现了寓教于乐的双向互动。

“营销知识消消乐”工具

“随机点名”工具
02 增强“练” 提升学习成效
在技能实操培训中,国网河南技培中心应用AI技术促进资源优势互补,方便学员既能在培训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又能回溯观摩培训师的示范操作过程,成功突破了传统培训在规模化和个性化之间的矛盾。
智能配师,专业人做专业事
专职培训师虽然具备系统的理论知识架构,但在生产现场实践经验和新技术应用指导方面尚有提升空间;而兼职培训师虽然实操经验丰富,但在教学系统性和理论深度讲解方面还需要加强培养。
为了更好地发挥师资优势,国网河南技培中心通过AI智能匹配系统,从教学组织、语言表达、理论水平、实操能力、授课效果等多个维度,对专兼职培训师进行科学评估和优势互补组合。系统会根据不同专业培训需求,智能推荐最合适的师资搭配方案:由专职培训师负责理论体系讲解,兼职培训师重点指导实操训练。
加强虚拟实操训练
针对“实训工位有限导致学员实操机会不足”的问题,国网河南技培中心创新引入AR/VR虚拟仿真技术,为学员打造沉浸式实训环境。通过高度还原真实工作场景的虚拟操作系统,每位学员都能获得充分的练习机会,在反复演练中掌握标准化作业流程,为后续实体设备操作打下扎实基础。
这种虚实结合的培训模式,既解决了工位限制的难题,又能让学员在安全环境中反复练习复杂场景的处理技巧,显著提升了培训的实效性。
促进多模态智能应用
在实训过程中,国网河南技培中心除了借助AI技术设置沉浸式实战训练外,还以人工智能工具为辅助,根据学员实训掌握情况自动调节训练难度,实现个性化进阶式培养。
例如,在装表接电实训课程中,国网河南技培中心采用融合智能感知与AI技术的新型实训设备,在操作区域上方集成高清摄像头,实时捕捉学员操作动作并同步分析规范性,精准识别接线顺序、工具使用等关键环节的标准化程度。接线装置内置高灵敏度压力传感器,能智能感应导线压接力度与接触状态,自动判断接线工艺是否符合标准。通过AI算法与预设评分模型的深度结合,系统可对学员的操作流程、工艺质量及安全规范进行多维度智能评分,并生成可视化评估报告。学员可通过操作记录回放与错项提示功能进行针对性复盘,显著提升实训效率与技能掌握精度。
03 规范“考” 守住质量关
人工智能技术不仅在教学环节大显身手,在技能培训考核方面同样展现出独特优势。其核心价值在于构建“训—考—评”全流程的智能化闭环体系,通过精准化测评推动培训质量持续提升。
严肃考场纪律
在培训考核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参训学员均为企业在职员工,与培训师资存在工作交集,传统人工监考可能存在主观因素影响。
为此,国网河南技培中心引入人工智能监考系统,通过非接触式的技术手段确保考核公平性。系统采用人脸核验、行为分析等智能技术,对理论考场和实操现场进行全程监测,既能规范考场秩序,又能为学员创造公平的考试环境。同时,我们建立了规范的考核结果反馈机制,将相关情况如实反馈至送培单位,并与上级教育管理部门保持良好沟通,促进了良好学风建设。
学与考精密对接
由于培训班多由专兼职培训师共同授课,班主任或专业负责人在组卷时难以全面考虑培训关键点,导致课堂讲授内容与结业考试内容关联度不高。在“学考结合”实践中,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培训资源与考试内容的精准对接。AI基于教案、PPT等培训材料,利用自然语言处理(NLP)提取核心知识点,并结合课程重难点,自动生成针对性题目。
这一实践不仅解决了传统人工组卷主观性与滞后性问题,更通过动态分析培训资源与学情数据,实现了“学什么、考什么”的精准匹配,显著提升了培训质量与效率。
成绩多元化应用
针对培训考核结果应用不足的问题,我们建立了完善的培训成效反馈机制。
培训结束后,系统会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学员在培训期间的理论掌握程度、实操技能水平、学习态度表现等方面进行多维评估,并形成个性化的能力提升建议报告。这些评估结果将及时反馈至送培单位人力资源部门,为企业在员工培养、岗位安排等人事决策方面提供参考依据。
04 优化“评”把脉培训质效
国网河南技培中心在培训评价环节创新引入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数据驱动的智能评估系统,以客观、公正的方式生成评估结果。
提升考核精准度
当前,各培训中心普遍存在整体缺员、结构性缺员情况。培训师身兼多职,考试结束后难以立即完成阅卷任务,出具考试成绩有所滞后。
为此,我们积极使用AI工具,在理论考试阅卷环节,通过自然语言处理(NLP)与语义分析技术,实现智能初评与辅助评分的创新应用。在实操考核方面,AI通过传感器或视频分析,精确识别学员的操作步骤、顺序、规范性、完成时间等,自动判断操作是否符合标准作业流程和安全规程,实现对操作结果、测量数据等进行自动对比和智能评分。
合理诊断,给培训拍CT
在培训质量评估实践中,我们发现传统的调研方式在全面衡量培训成效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国网河南技培中心将“AI+视频督导”技术应用于培训教学能力评价中。该系统通过智能分析专兼职培训师的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结合各专业技术规范和安全标准要求,对授课内容进行实时语音转写和文本分析。围绕教学内容准确性、课堂组织能力和教学效果等关键维度,AI系统能够在课程结束后快速生成客观、专业的教学改进建议。
有效指导学员职涯发展
在传统培训评价中,主任或专业负责人通常仅判定成绩,无法对学员技能操作和结业考核进行深入分析并形成精准的“学员画像”,难以为学员职业发展提供有效指导。
AI技术突破了传统评价方式准确性不足、维度单一的局限,基于“一人一策”原则,系统整合学员的入学测试、各阶段学习行为与成绩、实训操作、考核成绩及培训师评价等数据,生成个人能力成长档案。该档案不仅包含考核分数,更重点呈现个人优势、待提升项及具体改进建议,为学员提供学习路径、技能提升和职业发展等方面的科学指导。
培训质量是培训中心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也是体现培训中心功能价值定位的“试金石”。在国网河南电力迈向“大而强”征程中,国网河南技培中心将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企育才”的初心,以培训质量本质提升为发力点,积极探索AI新技术融入培训工作的着力点,不断夯实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石,持续推动新时代技能培训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公司和电网高质量发展抒写更加出彩的技培篇章。
作者:郭嘉 孙可儿 唐锟 国网河南技培中心
来源:培训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