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企业培训中,员工参与度低是普遍存在的难题。超过60%的企业表示在内训中遇到过员工参与度低的问题,直接导致培训效果下降约40%。聚焦式会话法(ORID)作为一门层层递进的提问技术,能有效将沟通从混乱引向清晰、从表面引向深入,成为解决参与度问题的有效工具。本文将深入探讨如何在企业培训中引导学员积极参与聚焦式会话,让培训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01 聚焦式会话法的本质与价值
聚焦式会话法是一种以特定主题为中心的结构化对话方式,通过四个层面的问题设计,引导人们从事实出发,梳理感受,提炼意义,最终找到行动方向。这套方法起源于二战后,美国海军陆战队随军牧师约瑟夫·马休斯从美术教授的教学方式中获得灵感,发现通过多角度对话艺术可以引导人们从观察作品到领会内心反应。
聚焦式会话法的核心价值在于它遵循人类思考的自然心理过程,即“感知信息-内在反应-判断思考-做出决定”。这种结构化的对话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参与者的思考和参与,通过协助参与者的内在反思,找到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在企业培训中,成功的聚焦式会话依赖于培训师从“讲授者”到“促动师”的角色转换。培训师需要从内容讲授导向转变为提问和任务布置导向,从传递经验转变为建构环境,从答疑解惑转变为促进思考。这种角色转换是激发学员参与的基础和前提。
02 聚焦式会话法的提问艺术
数据层面:建立共同事实基础
数据层面的提问旨在引导学员关注客观事实和外部现实,如“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发生了什么”。
在这一阶段,培训师应提出关于事实和外部现实的问题,例如:
“今天的培训中,大家还记得哪些关键词或关键句子?”或者“哪个环节大家印象最深刻?”
关键策略是避免封闭式问题,不跳过这一步直接谈感受。
因为没有共识的事实基础,后续讨论都将成为空谈。
通过数据层面的提问,可以让所有学员基于同一套“事实”展开讨论,避免各说各话,为深入对话奠定坚实基础。
体验层面:释放真实情感反应
体验层面的提问旨在立即唤起学员对接收信息的内在反应。
这一阶段关注情绪和联想,如“什么让你兴奋?什么让你困惑?”
典型问题包括:“这个结果让你想到了什么?”或者“过程中哪一刻让你觉得有压力?”
关键作用在于释放真实感受,打破沟通中的“习惯性防卫”。
就像给气球放气,先让学员把情绪说出来,才能更好地讨论正事。
培训师需要创造安全氛围,鼓励学员坦诚分享感受,无论积极还是消极情绪都值得被尊重和接纳。
理解层面:挖掘深层意义价值
理解层面的提问引导学员思考“为什么会这样?有什么价值?”,从现象中找到本质,达成共识。
例如:“这个问题背后,我们忽略了什么?”或者“从这次经历中,我们能学到什么?”
核心任务是帮助学员从现象中找到本质,达成共识。
例如,当发现员工频繁迟到(数据),感到无奈(体验),理解层面可以问:“迟到背后,是流程问题还是动力问题?”
通过这种提问,引导学员深入分析问题根源,而非停留在表面现象。
决定层面:导向具体行动计划
决定层面的提问让学员能够对未来做出决定,将讨论转化为具体行动。
这一阶段问题应具体到“谁来做、什么时候做”,例如:“为了改善现状,我们可以先做哪件事?”或者“谁来负责这个行动?什么时候反馈?”
行动导向是这一层面的关键特征。
通过前三个层面的铺垫,最终落到行动上,使对话有结果、有闭环。
没有决定层面的讨论,无论前面聊得多热闹,都难以产生实际价值。
03 聚焦式会话法的实践应用
学习总结:促进知识内化
在培训活动或课程结束后,运用聚焦式会话法进行学习总结非常有效。
例如,在完成一个团队建设游戏后,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刚才的游戏中,让你印象最深刻的画面是什么?”(数据层面);
“如果用几个词来形容你的感受,那会是什么?”(体验层面);
“刚才这个活动,你获得的最大启发是什么?”(理解层面);
“结合活动中的经历、感悟,回到工作岗位中,你最想改变的一个行为是什么?”(决定层面)
这种结构化的总结方式,比简单的“大家有什么感想”更能引导学员深入思考,将体验转化为实际行动。
项目复盘:推动持续改进
在项目复盘阶段,聚焦式会话法可以帮助团队共享信息、感受以及对培训成果的认知,并制定下一步改善计划。
例如,可以引导学员讨论:
“针对本次培训班满意度调查结果,哪些内容引起了你的注意?”(数据层面);
“回顾整个培训过程,大家觉得哪些地方我们做得比较好?哪些地方还需要进一步改进或提升?”(体验层面);
“针对所出现的问题,大家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要做好这个学习项目的关键点是什么?”(理解层面);
“基于大家的分享,下一步的改善行动是什么?我们可以立刻做出改变的有哪些?谁来具体负责?从什么时候开始?”(决定层面)
员工辅导:激发内在动力
当员工未能完成任务时,聚焦式会话法可以作为有效的辅导工具。
例如:
“这月你有3个任务没按时交,能说说具体卡在哪儿了吗?”(数据);
“没完成的时候,你自己心里是啥感受?”(体验);
“你觉得这些困难里,哪些是能解决的?”(理解);
“那咱们先从最简单的那个开始改,明天先试一下?”(决定)
这种提问方式避免了单纯指责,引导员工自我反思,激发解决问题的内在动力。
04 运用聚焦式会话法的关键原则
不跳过 “体验层面”:
避免 “理性碾压感性”很多培训问题的根源是 “情绪抵触”(如新员工怕被批评不敢实操、管理者觉得培训没用),若跳过体验层面直接进入 “解决问题”,会导致方案 “看似合理但没人执行”。
例如:在 “新员工培训落地” 会话中,若不先让新员工说出 “怕客户质疑的紧张感”,直接制定 “每日模拟练习”,新员工可能会因 “抵触情绪” 敷衍执行。
数据层面 “要具体案例”:
避免 “空泛提问”数据层面的核心是 “用事实说话”,若问题太模糊(如 “你觉得培训有用吗?”),会得到 “还行”“一般” 等无效答案。
正确做法是 “绑定具体场景 + 行为 + 数据”,如 “你培训后尝试过几次独立处理客户咨询?成功了几次?”,让信息可分析、可落地。
决定层面 “动作要小”:
避免 “大而全的方案”培训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 “小步快跑”,若在决定层面制定 “3 个月内完成 5 个动作”,容易因 “任务太重” 不了了之。
建议每次会话只确定 “1-2 个可落地的小动作”(如 “每日 10 分钟模拟练习”“输出 1 份卖点清单”),确保 2 周内可见效果,再逐步迭代。
聚焦式会话法解决企业培训问题的核心逻辑是:先 “看见” 问题(数据 + 体验),再 “想透” 问题(理解),最后 “做实” 方案(决定)。它不是 “一次性工具”,而是可贯穿培训全流程的 “问题诊断 - 落地跟进 - 复盘优化” 闭环方法,关键在于 “贴近培训场景、尊重参与者感受、确保行动可执行”。
作者:培训人生态圈
来源:培训人生态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