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65981190
首页 企掌道培训平台 运营服务 AI智能陪练 面授及内容 课件定制 混合式培训 解决方案 培训+AI解决方案 零售行业解决方案 保险行业解决方案 新员工解决方案 销售人才解决方案 客户案例 免费体验 关于我们 关于思创 新闻中心 联系我们
公司新闻行业新闻
公司新闻行业新闻

管理者培训:破解团队士气与执行效率难题

发布时间:2025/11/07 10:57:11   Click:

在日常工作中,管理者常常有这些抱怨:“业务推进乏力”“团队士气低迷”“执行效率低下”……然而,这些笼统的陈述背后,往往隐藏着更值得深思的命题:管理者是否真正看清了问题本质?自己口中所谓的“问题”,究竟是客观存在的症结,还是主观感受的投射?

事实上,管理者的核心能力之一,就是拨开迷雾见本质的“问题诊断力”。当团队陷入“人人觉得有问题,却说不清问题在哪”的困境时,正是需要管理者系统思考的时刻。基于此,“三元思考法”,即通过“审视主观感受—解析客观现象—定位核心差距”三阶诊断,可以帮助管理者穿透表象,锁定真问题。

“三元思考法”步骤图

“三元思考法”步骤图


01 放下臆断 自我反思


近期在为公司呼叫中心(Call center)销售团队开展“问题解构工作坊”时,从该团队管理层反馈的情况中,我发现了一件值得探讨的事情。


该团队主要负责老客户维护,存量续费一直是核心考核指标。随着经济形势变化,公司在2025年调整了绩效政策:在维持存量续费的基础上,新增了增收和新购指标,并改革了薪酬体系。


薪酬计算方式由单一业绩提成改为多维度考核:提成=销售额×完成率×提成比例×个人绩效系数×部门系数。


例如,某销售人员完成50万业绩(完成率90%),按原制度(提成比例3%)可得13500元;

新制度下若个人绩效系数为0.8,部门系数为1,实际提成为10800元。


这一改革旨在打破“大锅饭”现象,通过引入绩效排名和强制分布机制,强化优胜劣汰的竞争氛围,同时也希望提高销售人员的业绩压力。


但是,管理者的第一反应是:

不仅任务增加,考核还更加严格,团队士气必然会下降,因此,要求培训部门尽快采取启动会、誓师大会、团队建设等措施激活团队动能。


在培训工作中,业务管理者常反馈“团队凝聚力不强”“跨组织项目推进困难”“00后员工执行力不够”。这些确实是管理者的真实感受,但真是员工出现的问题么?


在企业管理场景中,问题的定义是:设定的目标A与实际现状B之间的偏差。

管理场景中的问题是目标与现状之间的偏差

管理场景中的问题是目标与现状之间的偏差


因此,正确判断一个事情真有问题,需要具备两个前提条件:


第一,这个事情有明确的标准、期望,或目标;

第二,掌握了这个事情的真实现状。

目标与现状对比,若存在偏差,才能说这个事情有问题。


基于这两个前提,重新审视呼叫中心销售团队现状:

如何界定员工士气良好的标准?

从哪些方面判断团队战斗力不足?

管理者往往难以准确定义和清晰表述这些问题。


要有效解决,管理者首先这样自我反思:

究竟是员工的哪些具体行为和现象,让自己产生了团队战斗力弱的印象?

又是哪些实际表现,让自己得出执行力欠缺的判断?

通过提问,管理者可以唤醒记忆,发掘感受背后的真实问题。


02 分析现象 锁定重要问题


团队管理者自我反思之后,便是梳理事实的时刻。


呼叫中心销售团队管理者共同反思后梳理出以下关键事实:

· 员工流失率高;

· 员工普遍反映工作量增加但薪酬回报同比下降;

· 少部分员工传播负面情绪,影响团队整体氛围;

· 月度绩效目标达成率持续低于预期;

· 多数员工对完成年度业绩目标缺乏信心。


随后,管理者又借助4W2H原则继续探索,一一得出以下发现。

 4W2H原则分析各个事实

 4W2H原则分析各个事实


当前员工流失率为8%,较去年同期的15%显著下降,说明人力资源部门在员工保留方面取得了明显改善,不存在系统性的人员流失问题。

管理者主观感受流失率较高,实际上是由于组织优化淘汰了部分不合格员工所致。


70%以上的员工向领导反馈过,2025年工作量明显增加,平均每周加班天数较去年翻倍。

薪酬数据显示,56%的员工收入有所下降。尽管如此,该部门销售岗位的薪酬水平在当地市场仍保持竞争力。


管理者清楚团队中的“意见领袖”是谁,但在讨论他们对团队的负面影响时,话题往往又回到了“钱少活多”“目标难达成”等抱怨上。


在月度绩效考核中,合同签约率和回款率等财务指标均达到管理层预期,但业务绩效指标完成度欠佳,特别是高频客户续费率(目标75%,实际仅65%)。

由于业务指标与销售提成直接挂钩,这一差距将直接影响销售人员的收入。


员工认为任务完成困难者与降薪人员存在重叠,这一认知源于2025年营销措施增加但效果反而不如去年,其中续费率下滑尤为明显。


通过深入讨论和梳理,呼叫中心销售团队管理者排除了两个误区:

一是“员工离职率高”实际并不存在,二是“团队负面情绪传播”重复反映。


最终,该团队管理者锁定需要解决的三个重要问题如下:


· 70%以上的员工向领导反馈平均每周加班天数较去年翻倍;

· 月度绩效考核中,高频客户续费率指标不达标,相差10%;

· 2025年营销措施增加,但对续费率达成支撑不够(续费收入支撑全年任务80%)。


03 聚焦差距  明确核心诉求


锁定的三个待解决的核心问题中,第二、第三个均指向续费率指标不达标的问题。续费率下滑直接导致薪酬下降,进而影响团队对达成年度目标的信心。


进一步分析第一个加班问题发现:

由于集团营销部2025年推出了十余项月度关键营销举措,销售人员疲于应付各类节点要求。而问题三的数据显示,这些举措的实际效果欠佳。


管理者和资深销售反馈指出:凭借公司在品牌认可度、产品竞争力和市场份额等方面的显著优势,往年执行集团营销方案都能取得良好业绩。但今年受经济下行和行业周期影响,相同举措的成效明显减弱。


通过系统分析,我们明确了该销售团队的核心诉求:如何在行业下行周期中,通过有效举措达成高频客户75%的续费率目标。


回顾整个分析过程,我们发现许多对“事”或“人”的问题判断,往往源于主观感受。

这些感受并非凭空产生,而是由个人经历、观察和认知所塑造。


在组织变革、制度调整等特殊时期,管理者容易将环境变化与问题出现建立未经证实的因果关联,这类感受就会尤为强烈。


而且,此种认知偏差还会不断自我强化:

当类似现象持续发生时,便进一步“验证”了原有的错误判断,最终形成自我封闭的认知闭环。


这种思维模式导致两种典型反应:要么耗费资源解决如“士气低落”等表象问题,要么归咎于外部环境因素。然而,这两种方式都无法触及问题本质,使管理者持续困在主观臆断的认知陷阱中。


04 正确提问胜于盲目解题


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将这一洞见投射到职场管理场景中,可以演绎为:提出正确的问题比罗列解决方案更具战略价值。


那么,管理者如何构建正确的问题框架以避免主观臆断?

建议通过问题定义的三个维度进行自我质询。


(1)理想状态维度

· 是否存在清晰的成功标准?

· 组织对该事项的预期是否明确?

· 能否准确描述理想场景的关键特征?

· 是否已建立可量化的共识指标?


(2)现状评估维度

· 是否掌握客观真实的现状数据?

· 当前存在哪些典型现象?

· 这些现象能否用量化指标或事实证据进行表征?


(3)差距分析维度

· 理想与现状的核心偏差集中在哪些方面?

· 关键偏差的严重程度如何评估?

· 该偏差是否达到需要干预的阈值?


通过以上三个维度的系统思考,管理者往往能洞察到:

当评价某个员工“缺乏主动性”时,实际上从未明确界定过主动性的具体行为标准;

当感觉团队“凝聚力不足”时,却难以精准描述成员互动中的具体问题。


“理想—现状—差距”的思考框架如同一把锋利的手术刀,能帮助管理者剥离那些似是而非的伪命题。它促使管理者不断追问:掌握的事实是否完整?对问题的诊断是否准确?这究竟是表面症状还是根源性问题?是否值得调动组织资源重点突破?


提出正确的问题是解决问题的首要前提,正如航海需要精确的罗盘指引方向。建议管理者在每次问题诊断时,先运用“三元思考法”进行自我审视:能否清晰定义理想状态?能否客观评估当前现实?能否精准定位关键差距?唯有通过这样结构化的思考,才能确保组织将有限的资源和精力聚焦在真正具有战略价值的核心问题上。


作者:张黎 数字建筑行业领军企业培训人

来源:培训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