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65981190
首页 企掌道学习平台 内容服务 课件定制 通用课程 运营服务 解决方案 零售行业解决方案 保险行业解决方案 101保险金融学苑养老财富规划师新员工解决方案 销售人才解决方案 客户案例 免费体验 关于我们 关于思创 新闻中心 联系我们
公司新闻行业新闻
公司新闻行业新闻

实用案例丨终端培训是生意重要的一环,如何更高效更规范?

发布时间:2023/10/12 17:23:04   Click: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


七八年前的汽配市场只要有产品就不愁卖、供不应求,但现在扁平化的时代,制造商变多、供应商变多,品牌再强,也会深入终端、赋能终端,打造利益共同体的生态。


图片


与此同时,制造业却在人才的素质与职业技能的培养上面临着诸多难题:


比如从业人员服务意识落后,缺乏竞争感;终端从业人员品牌意识缺失,很难给客户带来稳定的价值呈现与输出,以及传统带教方式单一且落后,成本高,效率低,对业务赋能及转化程度低。


发现存在问题,寻找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则最为关键,今天为大家带来就是某汽车维修厂为解决上述难题,所采用的方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希望本案例能对各位有所助益,并能带来启发。


(因涉及到客户隐私,故本文隐去公司姓名,统一用A公司代替)


传统带教的三大难题


A汽车维修厂在常年累月的发展后取得了一定规模,并承接了多家汽配厂商。


由于服务品牌多,一线维修技术人员有限,因此采用了由汽配品牌方派出授课老师,带教终端(维修厂)技术工程师的方案。



但在实施过程中,发现了传统带教所存在的三大问题:


1. 相关人员多且杂,沟通成本难降低


传统带教涉及到的两方人员:汽配品牌方的授课老师与A汽车维修厂的一线技术工程师。


通常会存在一名老师带教多名学员的情况,需要双方共同协作才能顺利达成,再加之双方人数较多,时间调配难度大,因此在传统带教场景下,彼此的沟通成本往往都居高不下,对带教的最终效果很容易产生不良影响。


2. 带教老师各显神通,标准规范难统一


带教老师一般都有自己的风格,这很容易造成传统带教的流程、形式、标准也是千差万别。


故此教出来的学生也是水平参差,错落不齐,从而也很难保证带教效果的达成。


3. 现场监控难执行,老师学员难管理


除去上述的两大困难,传统带教通常不会做到实时监控,过程和结果管理都很难掌控,难免老师和学员会有浑水摸鱼的情况出现。


如果次次都派人去带教现场监察,一方面增加了人力成本,另一方面也会让带教老师和学员感受不佳。


巧用“六大步”,解决“三难题”


针对传统带教存在的诸多问题,A汽车维修厂借助数字化培训平台,轻松解决“三大难题”,让带教实效倍增。


1. 用数字化解决传统难题


·统一开班申请、审批,提升管理效率


针对带教老师与学员多,沟通繁杂、难度大等问题,A汽车维修厂借助培训宝,实现统一进行开班申请,并统一审核,极大程度上避免了时间调配上的难度,简化准备流程,降低双方的沟通成本,提升带教实效。


·固化项目模板,对齐项目标准


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教学设计的统一性,由教务部制定统一的培训项目模板,在带教开始前开放给带教老师申请开班。


从一开始就规范交付内容与标准,首先很大程度避免了带教老师各显神通,教出学生水平差异过大的情况。


其次,在项目模板中提前定好带教主题与规范,也方便老师和学员提前了解带教内容,明晰要点,做好准备工作,保证现场带教的质量。


·多样化管理方法,保证带教效果


通过数字化平台的地理位置签到确保带教老师现场带教学员现场参与的真实性,再加上移动端班级相册功能,方便带教老师随手上传现场照片,在不影响现场带教的情况下,不仅能实时查看到学员签到、考试与积分的情况。


还可以通过培训成果汇总界面,清晰看到每位带教老师的带教时长、带教学员和总结分,让优秀带教老师的功劳一目了然,脱颖而出。


2. 数字化平台搭建方法


总的来说,通过优化培训开班申请流程,让培训师/班主任自申请开班;利用数字化技术确保培训执行的真实性:


1. 培训师/班主任 通过手机提交开班申请,且按系统给出的课题提交开班申请。


2. 培训师/班主任 来到现场,地理位置签到后获得项目码;出示给学员签到(地理位置),并上传现场图片至班级相册。


3、系统自动统计执行成果,包括:执行积分、培训场次、覆盖人数、培训出勤、培训考试等数据。


如此一来,大大提升各组织、各门店的【培训自申请-自组织】的运转效率,达到:培训管理流程规范化、开班课题标准化、项目设计模板化、结果数据自动化 的四化效果~



(以下简单为大家展示利用数字化平台所实现的功能)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人才培养的「道、谋、断」——



人才培养的“业学融合之器”——



来源:培训人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