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保险发展二十年来,收获累累硕果。这些成绩的背后,始终离不开四个字——“阳光文化”。这既是集团战略的行动指南,也是阳光大学堂的运营之道。而在阳光文化中,“顶天 立地”、“守正 出奇”是阳光管理者的座右铭。
阳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阳光保险”)成立于2005年。2025年,是阳光保险的二十周年。发展至今,公司可以用三个标签来概括。
一是“原始创业”。
阳光保险几乎是国内金融机构中唯一一家由创始团队主导成立,借市场化机制组建和发展的保险公司。自成立之初便无控股股东,而是由专业团队负责公司经营。
二是“全保险牌照”。
阳光保险从零起步,由一家专业的财产保险公司,成长为拥有财产保险、人寿保险、资产管理、信用保证保险等多家专业子公司的综合保险集团。目前,集团下设各级机构2800余家,覆盖全国。
三是“快速成长、成功上市”。
从最初的11亿资本金,发展至2023年,总资产规模已近5200亿元,管理资产规模近8000亿元。2022年12月9日,阳光保险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成为中国237家保险企业中的十大上市公司。
这些成绩的背后,离不开文化的引领。
阳光大学堂的建设与发展,也是阳光文化的另一种延伸与繁荣。
01
文化溯源:
践行企业大学使命
阳光文化中明确指出,“最大的财富是员工”“最好的福利是培训”。阳光大学堂作为公司员工成长与发展的摇篮,成立于阳光保险10周年之际,拥有北京、成都两处校区,以及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多元化的教学设计、专业化的教研团队,每年支持近10万人次的培训。
但大多数企业大学被提及时,旁人的第一想法是“这是干嘛的?”因为它似乎无法让上层领导看到直接效果,一线员工对其感受也不深,可能只有在线下培训时会被打上“折腾”的评语。所以,阳光大学堂在2015年成立伊始就设定了两个任务——提升现实生产力、培育未来生产力。
夯实基础,凝聚组织智慧
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曾说过:“干工作要顶天立地。”什么是“天”?就是最高战略,就是紧贴文化。阳光保险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先有文化,后建公司”。正是对文化的坚守,阳光保险荣获了金融机构里首个“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授牌。
文化在很多企业里,要么是一页纸,要么是一本册子。而阳光保险的文化经过20年的不断总结提炼,已经形成一个体系,像一个“立体魔方”,彰显了“点线面体”四合为一的阳光文化理念,融入到公司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
文化“魔方”
厚积薄发,重塑顶层设计
深厚的文化底蕴为阳光大学堂的运营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随着新阳光战略的逐步深入,公司对企业大学的要求也开始发生变化。虽然经过近十年的运营,阳光大学堂打造了一支一万余人的讲师队伍,沉淀了4000余门自研课程,培养了2.3万人次的阳光人。但我们发现,大学堂的顶层设计与公司战略的承接是不够的。为此,从2023年开始,我们频繁地走出去,对顶尖企业、顶尖企业大学进行参访调研。
阳光文化中的五十字箴言里有一句话:“集众家之长,取自我之道”。同理,对外参访也是内化学习的机会。我们第一个去的就是位于深圳的华为大学,在那里系统地学习了华为人才培养的逻辑和方法论,并就训战结合做了深度研讨。
后来,我们又陆续去了腾讯、小米、平安、泰康、国寿等不同行业的头部企业,也和麦肯锡、波士顿等咨询公司做了交流沟通......
阳光大学堂战略屋
战略落地,优化运营机制
确定核心指导思想和发展任务之后,下一步便是保障战略落地。我们从七个维度出发,对阳光大学堂的运营机制进行了优化,更新了传统的、可能局限当下培训的做法。
一是从关注培训班到关注人,即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开班模式,而是将重心转向每个员工的成长与发展。通过量化培养标准,做细、做实每个环节,让人才培养的效果“看得见”。
二是从项目制到产品化。换言之,将解决方案标准化、模块化,形成可复用的产品,打造可复用的学习解决方案,提高企业赋能效率,推动员工规模化成长。
三是从简单上课到全真训战。以“真问题、真需求、真案例、真改进”的训战结合方式培养人才,从关注学习到关注问题的解决、从“学以致用”到“用以致学”的转变,切实提升干部实战能力.......
02
命创新模式:
打造阳光铁军队伍
2022年底,阳光保险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进入国际资本市场成为全球公众公司。面对经济环境不确定性、政策监管加强、技术变革加速、市场竞争加剧以及消费者需求变化等挑战,阳光保险于2023年提出以“科技阳光”“价值阳光”“知心阳光”为核心的“新阳光战略”。
拓宽全体员工成长通道
这一战略对管理干部提出更高要求:一方面需要更加专业化、提高创新力和领导力,以适应市场;另一方面,青年人才要成为战略落地的关键力量,积极主动在实践中学习、成长。为此,我们与国际知名咨询公司合作重新构建了阳光“4+2”领导力模型。
此外,公司还根据不同职业阶段构建了一条管理人才的发展供应链,将各个阶段的优秀人才选拔进入赛道式发展项目,以项目加速人才成长的同时,赛马式地让人才脱颖而出,实现整体干部队伍的“提质降龄”。
首先,面向员工层推出“雏鹰计划”,分别对管培生和成熟后备人才展开定向培训;其次,面向骨干员工和机构基层管理推出“雄鹰计划”,循序渐进地助推年轻高潜人才向管理干部转型;再次,面向总部基层管理者和机构中层管理者推出“鸿鹄计划”,为更高管理层输送后备力量;最后,面向总部中层管理者和机构高层管理者推出“鲲鹏计划”,为公司核心重要岗位培养领军人才。
人才发展供应链
赛道式人才培养模式
聚焦“雏鹰”“雄鹰”“鸿鹄”“鲲鹏”四大系列赛道产品,我们进一步形成了“测、学、练、战”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发现”人才六步法
无论是何种类型的培训,重要的除了“培养”这一动作,还有“发现”人才。因为大多数培训班开展时间不长,基本是3-7天,怎样在短时间内“发现”所需要的人才格外重要。近一两年,我们一直在研究这一问题。经过反复研讨以及向专家请教,最终形成了阳光“ABC+X(见TIP)”模型.......
03
价值增长:
突破核心业务瓶颈
在企业的高速发展中,不乏“急用先行、拿来主义”的情况。虽然积累大量成功实践,但缺少对特定领域的深入研究,以及先进的理论与系统的知识作为支撑。对此,高校出色的科研能力与智力资本正好可以弥补,且互为补充。
在2023年,阳光大学堂以业务需求为导向,与国内16所“985、211”高校、24个学院签订了合作协议。以实习、产教融合基地为载体,开展“师课共享”“联合开班”“产融一体”等一系列项目,赋能业务突破。
实习就业:建立校企合作教学实践基地,设立校外课堂,给学生提供实习、就业指导。
师课共享:将高校先进知识理论与前沿探索成果引入企业。邀请北大、清华、人大等高校教授、专家共计16人作为阳光名师,在科技赋能、风险管理、核心人才培养等方面,支持重点项目开展......
04
培训新哲学:
行动即学习,人机共生
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世界。它就像无形的神经网络,渗透进生活的每个角落——从精准的算法推荐到自动驾驶,从医疗影像诊断到金融风险预测,AI以超强的计算力和深度学习能力,不断突破人类认知的边界。
在新阳光战略的指引下,阳光大学堂致力于打造五位一体的AI赋能团队,切实提升培训效率与质量。
AI经验萃取师 作为隐形知识资产的挖掘能手,具备三大核心功能——对话萃取提问、案例结构化提炼、智能案例视频生成。
AI课程开发师 被视为高效课程生产专家的AI课程开发师,一方面负责对接外部平台,另一方面将萃取经验条理化,归纳、形成方法论。
AI学习分析师 在帮助管理者实现智能化的学习和培训管理的同时,AI学习分析师还可提供可视化的数据分析结果,以便随时了解对员工的培训进度,把握、调整培训方向。
三线协同,推动数字化进程
AI学习助手 由AI担任学习助手,让智能语音替代了传统文本搜索。在搜索和学习课程时,它将为员工反馈经过提炼总结的答案,极大地提升了学习者获取知识的效率和满意度。
AI学习设计师 AI将扮演学习设计师,协助人力/业务管理者根据需求,按照“测、学、练、战”的设计逻辑,将课程、案例、工具等私域知识有机组合,快速形成训战结合式项目方案,实现低成本高效赋能......
未来,阳光保险计划推出更多AI产品,推动企业学习生态的智能化升级。
这场技术变革并非简单的效率提升,而是从根本上解构、重组了价值创造的DNA。
当AI在某天成为一项基础设施,企业便获得了在不确定性中持续进化的自适应能力
作者:郭文才 阳光保险集团总裁室成员、阳光大学堂执行副校长
来源:《培训》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