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65981190
首页 企掌道学习平台 内容服务 课件定制 通用课程 运营服务 解决方案 零售行业解决方案 保险行业解决方案 101保险金融学苑养老财富规划师新员工解决方案 销售人才解决方案 客户案例 免费体验 关于我们 关于思创 新闻中心 联系我们
公司新闻行业新闻
公司新闻行业新闻

企业学习与发展:打破业务赋能的恶性循环

发布时间:2023/12/28 10:27:58   Click:

近年来,企业学习与发展的趋势之一就是更为直接地服务于业务、为业务赋能。无论是与培训工作者交流、参加行业会议,还是从许多行业调研报告中,都可以真切地感知:培训赋能业务,已经成为行业共识。然而,据我观察,在企业学习实践中,却鲜有成功赋能业务的案例。虽然很多培训部门心里想着、嘴上说着要“贴近业务”,实际上还是像往常一样组织培训班或培训项目。即便能够起到部分作用,却很难受到业务部门的青睐。因此,在不少企业中,培训仍被当做是“保健品”,培训部门则处于边缘地位,甚至有些公司开始裁撤培训部门。那么,培训部门到底应如何真正地支持、赋能业务,以发挥并体现自身价值?

 

实际上,培训部门做不好业务赋能并不是件羞愧的事,即便是业务部门也未必能做好。原因在于,业务本质上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微妙的动态社会系统,其影响因素众多,且彼此间存在难以枚举的相互关系,难以量化,更实时处于变动之中。要想让业务得以发展,就需让所有要素之间相互协调。相反,无论哪一要素或环节出现问题,或与其他要素不匹配,整个系统就可能受到影响。因而,我们需要运用系统思考的方式,先识别影响赋能业务的原因,再对症下药,寻求解决方案。

 

01

赋能业务的六个方向

 

在我看来,业务是在一定情境中,由组织成员通过一系列活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系统。根据我提出的“一般系统模型”,构成这一系统的主体是组织成员,他们是能动的个体,有不同的职责分工与层次。同时,这些个体之间存在着大量的互动,并基于一些特定的程序(或过程)来完成工作任务、创造价值。在此过程中,他们还需要持续的信息输入,并根据反馈信息进行调整。

一般系统模型

一般系统模型

 

基于这一框架,我们可以知道,赋能业务有六大切入点。

 

第一,作用于组织成员(个人),通过赋能组织成员来促进业务。事实上,这是学习与发展部门最常用的一种策略。执行业务的主体是个人,如果能够增加他们的知识、提升技能、强化意识和态度,业务系统的绩效就可能随之改善。

 

第二,作用于人际互动,通过改善人际互动质量来促进业务。大部分业务系统都是由多个组织成员来实现运转,即便只有一个主体,也会与客户、供应商等产生人际互动,这些要素会在无形中影响业务绩效。尽管组织发展领域对此有相应的改善措施,但过程复杂且微妙。

 

第三,作用于业务过程,通过调整业务流程或提升人员能力、资源匹配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过程效率与质量,进而改善业务绩效。一般而言,重组或优化业务流程是业务或业务管理部门的职责,有时并不属于人力资源管理领域。

 

第四,作用于组织情境,通过改善情境要素以促进业务绩效。具体来说,组织的愿景、考核与奖惩政策、领导者的行为模式与信念,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个体和团队的行为,从而对业务绩效产生影响。

 

第五,作用于边界,通过调整边界来支持业务。按照系统的基本原理,任何系统都有一定的边界。比如,公司运作离不开客户、外部供应商和合作伙伴,会有股东、竞争对手,也会受到政府、社会、法律、技术、社区等方方面面的影响。即便是公司内部的某个业务部门,也会受到其部门(边界)以外很多因素的影响。通过调整系统的边界,譬如扩大或缩小部门的功能与规模、明确部门的权利与义务、与其他部门合并等,可以促进业务的发展。

 

第六,作用于反馈,通过调整输入和持续改进以促进业务发展。业务系统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系统的输出(譬如业务绩效及其后续影响)会有各种各样的变化,而这些输出会经由不同的反馈渠道,导致系统的输入(包括人员、资金、管理层的支持、美誉度、其他资源等)产生大小、方向不一的变化。此外,执行业务的主体及其利益相关者也会接收并评估这些反馈信息,对系统边界内的各个要素做出调整。因此,如果我们可以提高“反馈—调整”过程的效率和质量,也可以促进业务的发展,实现持续改进。


02

识别关键因素  规避业务赋能恶性循环

 

尽管赋能业务十分困难,但也并非无迹可循。只有识别出影响业务赋能的关键原因,方能对症下药。除了系统自身的复杂特性使然之外,培训部门做不好业务赋能,还有如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观念偏执

 

尽管为业务赋能已成行业共识,但不少培训工作者没有深刻认识到赋能业务是自身不可推卸的职责,仍将工作焦点集中在传统的人才培养上,甚至停留于培训事务或行政管理层面。因此,培训工作者应摒弃传统观念,将培训作为赋能业务的一种手段和方式。而在赋能业务的过程中,更不应执着于这一种方式,为了培训而培训,反而丢掉了支持业务的初心。正如荀子在《解蔽》篇所说:“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人们容易被事物的片面性所蒙蔽,只盯住一个侧面、表象或手段,而不见全局、本质及其整体目的。培训工作者执着于培训本身既是如此。

 

能力不足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如果培训工作者自身能力欠缺,不管说得多好听、姿态多到位,没有实际战绩也难以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培训工作者要想赋能业务,必须在了解业务的基础上,运用系统思维能力分析业务、设计干预措施并实施交付。然而,很多培训从业人员不懂业务,也不具备做好业务赋能所需的专业能力,即便想做好这件事,也有心无力。

 

定位偏差  

 

除了能力不够,影响业务赋能效果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即定位偏差。在很多企业中,学习与发展部门的定位往往是职能部门,与业务脱节较为严重。即便培训工作者有心助力业务部门,却不知道他们的真实需求,更缺乏有效渠道或机制,再加上能力有限,往往无处下手。即便做出一些动作,也似“隔靴搔痒”,有时甚至会出现“帮倒忙”的状况,让业务部门对其敬而远之。因此,不少企业的培训部门经常被边缘化,甚至与业务对立,产生“工学矛盾”。

 

陷入恶循环

 

由于上述三方面原因,导致业务赋能效果不佳,使得业务部门对培训部门失去信任。而培训部门也因此缺乏锻炼的机会,导致其能力无法提升,定位更加局限,进一步弱化了其业务赋能的效果,最终形成恶性循环。按照系统原理,如果我们能够找到一些有效的干预措施,就可逆转恶循环的运作方向,将其转变成良性循环——业务赋能“成长引擎®”。

业务赋能“成长引擎”

业务赋能“成长引擎”


03

多管齐下 让业务赋能真正落地

 

根据上述原因分析,若想实现业务赋能的目标,就需要培训部门与培训人“多管齐下”,采取如下四方面措施,真正推动业务赋能“落地”。

 

转变意识,调整定位

 

学习与发展从业人员必须转变心智模式,无论是意识上,还是行动中,都要将赋能业务作为核心职责。同时,不再执着于将自己所熟悉的人才培养作为唯一或主要的干预手段,而是以更广阔的视野理解和促进业务系统地运作,为业务部门创造价值。此外,培训部门及工作者还需调整自我定位,主动成为业务部门的合作伙伴(Business Partner,简称为“BP”),就像人力资源(Human Resource,简称为“HR”)要成为HRBP一样,学习与发展(Learning & Development,简称为“LD”)也应成为LDBP

 

建立机制,明确手段

 

调整好自我定位后,培训赋能业务还需制定合适的机制,找到抓手和参与方式,方能提供恰到好处的帮助。从培训部门与业务部门的关系、两者之间的密切程度出发,我认为当下主要有三类赋能机制。

 

密联业务型   在这类机制中,尽管培训部门和业务部门是割裂的,且实施培训还需业务部门抽出额外的时间与精力参与;但是,培训部门能够在设计和实施培训过程中从业务出发、来自业务,并最终服务于业务。这属于传统的培训范畴,也是最容易理解和操作的赋能方式。无论是学习项目设计(如6D法则)、业务课程/微课开发,还是行动学习项目、实践社群,都属于这一类别。

 

嵌入流程型   此类机制使培训部门能够进一步深入业务流程中,培训成为业务运作过程的必要环节。不过,培训举措并未能与业务运作流程完全整合。目前,属于这一类的做法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团队会谈,研讨业务规划(包括战略解码);运用相关技术,分析并解决业务问题;由业务部门主导的绩效改进项目;项目复盘、经营或战略复盘;业务知识萃取与主题分享;业务流程重组或持续改善。

 

融为一体型   这一机制意味着培训已成为业务的组成部分,培训举措与业务运作融为一体,紧密不可分割。很明显,该机制的主导者是业务部门,而学习与发展成为业务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责。目前,此机制还处于探索期,少量的创新实践主要有两种。

 

绩效支持系统

 

与绩效改进不同,绩效支持需要融入业务运作流程中,为工作者提供及时、有针对性、恰到好处地(just in timejust for mejust enough)的支持,使其更快更好地完成工作、达成目标或解决问题。因此,它持续发生于工作业务执行的各个时刻。若要搭建绩效支持系统,需以业务流程为骨架,以海量微课和业务相关信息为媒介,综合使用各种智能化的信息通信技术,并进行系统地设计与运营方能实现。刻意发展型组织(Deliberately Developmental Organization,简称为“DDO”)  

 

这是哈佛大学成人发展心理学家罗伯特·凯根(Robert Kagan)基于若干企业的实践提出的概念。在这类组织中,人的成长和业务的运作与发展密不可分,组织会鼎力支持每一位员工,让他们在日常工作中追求个人成长,从而提升绩效。尽管DDO仍停留在概念阶段,仅有极少数先锋企业探索过,但在我看来,这很可能是未来组织发展的一种范式。

 

提升能力,做出效果

 

上述三类赋能业务的机制,无论是哪一种要做到位都非易事,都需要具备各机制相对应的专业能力,诸如学习项目设计、经验萃取或搭建绩效支持系统等技能。事实上,培训部门若能按照上文所述做好业务赋能的“成长引擎®”,并扎扎实实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做出实实在在的成绩,就能获得业务部门各级领导者和员工的尊重和支持,也方能启动良性循环。否则,业务赋能很有可能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建立联盟,持续精进

 

业务系统既是复杂微妙的,又处于实时变化之中,因此,我们所面临的挑战与困难也并非一成不变。要想做好业务赋能,培训工作者一方面要和业务部门建立坚不可摧的联盟关系,荣辱与共;另一方面还应持续精进,跟上业务系统的节奏,快速配备或发展出相应的能力。这也意味着学习与发展部门及其从业人员需不断转变意识,以开放的心态迎接无限可能的未来。


来源:《培训》杂志

作者:邱昭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