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到,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习近平总书记也在多个场合强调,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广大职工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中成就梦想。
朝着党和领导所指引的方向,南京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钢”)不断完善内部数字化学习平台,通过数字化手段以及校企协同育人,全力打造出一支水平卓越、业务精湛且有所作为的一流产业工人队伍。
01 革新培养体系 推进“智改数转”
为加强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紧密结合,南钢打造了“产、学、研、创、用”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同时积极构建了“数字化+培训”“科技+培训”“人工智能+培训”等生态学习环境,以支撑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稳定发展。
以此为基础,南钢针对不同员工特性,进一步细化,设计了“线上+线下”“系列+分层”“名师+专家”等项目实施方案,引入了名师大讲堂、高管大讲堂、专题讲座、专项训练营、内训师大赛、微课大赛等各类培训方式。
优化数字平台 考虑到品类以及数据的繁多,南钢以“智慧协同、赋能员工、激活组织”为目标,对数字化平台的功能进行了重塑。目前,新的平台架构包括基础建设、学习和培训管理体系这三大版块,涉及教育、市场营销、员工服务以及前沿科技等数个关键领域,可以满足不同类学员的学习需求。
职工素质提升平台
绘制人才画像 有了平台的加持,南钢根据各类操作岗位的能力要求,为产业工人绘制了人才画像。其中不仅涵盖了员工当前的能力水平,还会显示他们潜在/可培养的技能和素质。
设计优质课程 在课程设计方面,南钢以真实生产任务为参照,严格遵循操作实践的规则和工人职业发展轨迹,确保培训内容之间紧密联系、高效协同。同时,为了打破传统培训的时空束缚,充分利用数字化平台的优势,将课程以碎片化、模块化的形式呈现,以便于学员随时随地自主学习。
02 校企协同 丰富“软硬件”资源
为进一步响应国家“大力实施技能中国行动”的号召,南钢全面推行中国特色学徒制,以“新质生产力”为指引,携手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共同启动了教育部首批“现场工程师”培养项目。一期参训28人,校企双方通过联合选拔、共研培养策略、共评培养成效,培养一批“精设备操控、熟点检工艺、擅现场调度、长沟通协作、能优化流程”的高水平现场工程师。
此外,南钢不断完善“双主体”机制,在原有订单班、学徒制的基础上,构建起“政府+集团+学校+企业+行业”的多元沟通网络,促进“五方共育、岗课双融”。
提升师资力量 再周密的培训计划依然得靠有实力的师资支撑,否则便为空谈。因此,南钢组建起一支由40名企业导师构成的团队(包含国家级荣誉人才2名、省级8名),主要负责“现场工程师”项目的建设,并制定点检岗位人才培养的标准以及相关制度。
对于其他专业领域的培训需求,南钢则通过加大内训师队伍建设来予以匹配。具体而言,分别打造内部讲师、名师、专家、导师这四支队伍,同时引入数字化授课方式,确保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和前沿性。目前,南钢兼职内训师就有800余人,能够确保内部知识萃取、经验传承的实现。
当然,从专业课到通用课,从经验分享到技能带教,南钢对内部师资的授课内容与授课形式都统一规范。尤其是,为每位新员工匹配一名优秀导师,他们签订“师徒协议”,通过一对一的“传、帮、带、教”,让新员工迅速融入、获得持续成长。不仅如此,“大师”的言传身教,还会通过视频录制及上讲台等方式,被更多员工所熟知。双方都可以通过数字化平台展示自我,站在彼此的角度重新思考、学习,在知识重构与角色转换中得到提升。
建设示范基地 在数字化平台之上,南钢积极建设工匠学院,包括整合内外部培训基地,对现场设备及工况进行1:1的精准还原,实施VR行车,搭建高炉、炼钢、轧钢、发电、制氧等产线的虚拟仿真系统……
03 健全机制 既有面子更要“里子”
一个健全的内部机制能够确保企业高效运作,各部门之间配合协调、信息流通顺畅,以致在面对行业波动时能够迅速响应,做出明智决策;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可以增强员工的归属感与凝聚力,激发团队的创造力与活力,引导正面价值取向。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落实奖惩管理办法
恰当、适时的激励如同引擎,驱动员工怀抱满腔热情,投入工作、应对挑战。
设置晋升通道 为了激发产业工人潜能,南钢搭建有针对性的职业发展通道(“三纵四横”职级体系),以及实施了全覆盖、一体化的《职工职业发展管理办法》。工程技术与技能人才可以在专属领域找到清晰的成长路径。另外,我们还开展江苏省首批“首席技师”认定工作,员工经过企业遴选推荐、现场答辩评审、社会公示等程序,站在了“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架构的塔尖。
完善激励措施 通过健全完善全员合伙人模式,积极践行利润分成、股权激励等措施,南钢逐步构筑起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与命运共同体。其中包括,拟定职工取证助学奖励机制,修订出台《南钢职工技能提升奖励办法》,提升获取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奖励标准;引导并激励广大职工持续学习并提升自身学历层次,对取得本科及以上学历提升的职工给予2000~18000元奖励;推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各级操作师任职资格、待遇设计,每两年对高级操作师、首席操作师组织一次评聘,等等。
组织筹建精彩赛事
竞赛不仅能够激发员工的团队精神与竞争意识,更是企业展示实力与文化的窗口,能够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和行业关注。
增加竞赛活动 “以赛促训、以练促学,增素质、强技能”是南钢培养产业工人的一项重要宗旨。以“技能百冠赛”为例,2024年,南钢共组织102场技能竞赛,吸引4000余名职工参与。期间,与南京科技职业学院等单位进行合作,由对方提供竞赛师资、培训以及场地支持,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
同时,南钢还承办四项市级竞赛,大家组队参与第十一届全国钢铁行业职工技能竞赛等,优胜者将在先进推选、技能评聘、提拔任用等方面获得重点关注。
坚持创新引领 对合理化建议、创新工作室成果和“五小(小创意、小发明、小改进、小革新、小经验)”、先进操作法等突出成绩,南钢将重点进行表彰宣传。南钢每年还会提供200多万元基层创新奖励金,以鼓励一线工人展示创新成果,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实现技能取长补短、共研共进。
作者:仲崇波 张志强 南京钢铁人才发展中心; 王飞龙 南京钢铁集团工会
来源:《培训》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