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65981190
首页 企掌道学习平台 内容服务 课件定制 通用课程 运营服务 解决方案 零售行业解决方案 保险行业解决方案 101保险金融学苑养老财富规划师新员工解决方案 销售人才解决方案 客户案例 免费体验 关于我们 关于思创 新闻中心 联系我们
公司新闻行业新闻
公司新闻行业新闻

管理者培训如何落地

发布时间:2022/06/24 16:11:05   Click:

如何以业务贡献牵引管理者培养?


⊙ 培养误区:偏重“知”,忽略“行”;与业务经营、组织能力塑造脱节;培养方式固定,缺乏系统性和协同性

⊙ 衡量指标:经营视角+项目管理视角

⊙ 培养起点:“认知”,包括“认知自我”“认知管理”和“认知转身”

⊙ 培养关键:“业务-组织-人才一致性模型”

⊙ 底层原则:721法则、刻意练习和建构主义

⊙ 案例分析:基层管理者培养项目

⊙ 与业务合作关系:专家特长模式、“病患-医生”模式、过程咨询模式


人才战略是企业经营的根基,管理者的培养是人才战略核心组成部分。管理者的管理知识、技能、经历是否丰富且有效,直接影响员工、组织绩效。从商业实践的历史来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不是天生的,可以通过系统的训练培养出来的。


今天的文章来源于《培训》杂志融媒体特约作者闫涛老师,他将通过管理者培养的七个方面,探讨提升有效性的方法和思路,核心在于将管理者培养与业务经营、组织能力塑造融合在一起,以业务贡献牵引管理者培养。




01

那些年

我们在培养管理者时遇到的bug


在梳理和总结企业管理者培养实践后,我发现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问题1:侧重“知”,缺乏对“行”的关注和机制设计


从个体来看,课堂上热热闹闹,收获和感触丰富,但是回到工作实践中,仍然使用原来的管理方式,并没有什么不同。

在机制层面,没有把培养的内容与管理者胜任标准、选拔、晋升、考核、激励、淘汰等人员决策机制关联在一起。


例如在课堂上,掌握通过群策群力进行挑战性目标制定与分解的工具,但回到工作中,通过“一言堂”的方式,不考虑外部环境和团队资源,直接下派任务,导致团队目标不合理,员工士气不足,影响绩效目标的达成。在考核与晋升选拔时,没有依据培养内容,对目标管理技能进行评价,管理者践行目标制定与分解行为标准的动力会降低。



问题2:与业务经营、组织能力塑造脱节,缺乏融合


培养过程中,所选择的课题,是自己的痛点,与业务经营目标关联度不高,不是达成战略的关键子战略、必赢之战。


对于业务难题的解决,聚焦于任务本身,缺乏组织和系统的视角,少有组织发展的探索和实践。同时,培养的场所是教室,不是真实的业务现场、管理现场,缺乏过程的行动反映与辅导反馈。


以上的常见做法,把管理者培养和业务经营、组织能力塑造变成了各自独立的事情,而不是彼此融合。



问题3:培养方式固定,缺乏系统性和协同性


现在的管理者培养实践中,主要有三种方式——


⊙ 课程学习:邀请内部、外部讲师,尤其是各个领域的专家进行课堂教学;


⊙ 行动学习:设置业务课题,在引导师的催化下,进行群策群力研讨,邀请公司高管参与指导;


⊙ 教练辅导:邀请外部教练,进行一对一教练与反馈。轮岗和直接上级“身传言教”,搭配前三种常见的方式,多方协同,系统训练,培养效果良好,但尝试和实践的企业不多。




02

培养管理者应该衡量哪些指标?


采用什么指标和标准来衡量管理者培养工作,不仅决定着管理者培养工作在企业中的价值和贡献,也决定企业对管理者培养的资源投入。不同企业,对于管理者培养工作重视程度不同,有的企业列为公司核心战略,有的企业作为例行培训项目。


⊙ 从企业经营的视角应包括:业务成果(销售额、利润等)、胜任未来业务发展的管理者数量;

⊙ 从项目管理的视角应包括:管理者培养目标的达成率(例如关键管理行为提升的百分比,业务难题解决目标的达成率等)、最佳实践案例数量。




03

管理者培养从哪里开始?


在我看来,管理者培养的起点是“认知”,包括“认知自我”“认知管理”和“认知转身”。管理者清晰的认知自我、认知管理和认知转身,可以提升管理者培养的速度和效果。


微信图片_20220624151852.png


认知自我:“我的特长是什么?”


通过评价中心技术,支持管理者理解自己的个性、特质、偏好,结合过去的经历、技能,从而明确自己的特长和最擅长的事情。



认知管理:“管理的检验标准是什么?”


德鲁克提出管理的最终检验标准是绩效(高绩效标准),管理的目标和证据,必定是成绩而非知识,包括直接成果、塑造使命与价值观、培养适应未来的人才。



认知转身:在哪些方面需要持续地改变?


最后是“转身”,环境、市场和顾客是一直处在变动和进化中,是不停歇的,无论是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还是高层管理者,在整个管理生涯中,应该处于持续的“转身”中,持续的“改变”中,才能适应外部的变化。


由此,“认知转身”需要搞清楚:“在哪些方面需要持续地不同?”我认为可以从角色定位、时间分配、管理技能三方面着手。




04

管理者培养的关键

“业务-组织-人才一致性模型”


管理者培养不是独立的系统,而是与业务规划、组织规划密切相关,将三者有机的进行匹配,将管理者培养、业务运营、组织能力塑造融合在一起,可以取得“一石三鸟”的效果。


根据实践,我设计了“业务-组织-人才一致性模型”,首先进行业务规划,通过分析关键成功因素,明确关键必赢之战;然后进行组织规划,明确角责权、组织架构、决策机制等。在前两者基础上,进行人员排兵布阵,包括数量、结构和能力,管理者培养将是这个模块的主要部分。


1656055707386388.png

“业务-组织-人才一致性模型”


根据“业务-组织-人才一致性模型”的分析,可以明确管理者培养的四个问题:


⊙ 选择哪些管理者进行培养?(承担关键战略的管理者)

⊙ 选择哪些业务课题进行研讨、解决?(来自关键必赢之战)

⊙ 需要提升他们哪些核心技能?

⊙ 设置怎么样的组织机制,可以确保业务经营和管理者培养的成功?


这四个问题分析透彻,管理者培养已经成功了大半。




05

管理者培养的底层原则

“721”+刻意练习+建构主义


管理者培养的底层原则主要有三个:721法则、刻意练习和建构主义。


721法则是最重要的原则,是否遵循该原则,决定管理者培养的成效。721代表占比,即在管理者培养过程中,70%是承担业务挑战(担任关键必赢之战项目经理、承担具有挑战性的创新业务等),20%是反馈互动(上级反馈、小组合作学习等),10%是知识学习(课堂讲授、读书等)。


刻意练习是将管理技能拆解为一段一段的可模仿的小颗粒度的行为,通过社群,管理者每日进行反复实践,上级、同事、顾问给与反馈,将管理技能的提升透明化、公开化。


建构主义认为人是具有自己独特的固有的认知习惯,需要设置场域和系统的步骤,才能逐步实现认知进化的目的。实操过程中,五星教学法是建构主义落地的有效方式,步骤包括:聚焦问题、激活旧知、论证新知、应用新知、融会贯通。在管理者培养项目设计、课程开发、直接上级辅导等场景中,都可以参照五个步骤进行。




06

管理者培养项目如何设计?


下面以基层管理者培养项目为案例,探讨以上探讨内容的使用和践行。


在设计和推动管着培养项目前,应该先进行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外部和内部两个环节。首先将目光投向外部,企业的成果产生于企业外部。至少关注三个方面的内容——


⊙ 市场、环境的趋势改变,带来顾客及其需要的改变有哪些?

⊙ 外部的改变对公司的产品、服务等提出哪些新要求?

⊙ 实现这些新要求,需要管理者具备哪些技能、知识和方法论?


在清晰了外部的视野后,回到企业内部。按照“业务-组织-人才一致性模型”,与业务部门负责人一起进行分析,探讨,以确定参加培养项目人员名单、需要解决的业务课题、需要提升的关键技能等。


每家企业所处的行业、发展阶段不同,管理者培养的方向和目的也存在不同,所设计的管理者培养方案存下差异,下面展现一个基层管理者培养项目方案。


1656058125853508.png


该方案以行动学习线为主轴,根据战略分解来的必赢之战,确定项目周期内所要解决的业务难题,通过周期性的群策群力、方案实践,推动业务难题的解决。课程线输入管理技能及问题分析解决的工具,这些问题分析与解决的方法在第二天的群策群力研讨中,可以直接用上。


在刻意练习部分,通过微信社群,周一至周四,每天按照管理动作的步骤要求,进行模仿与践行,并将践行的过程,用文字的方式,在社群内进行分享,上级主管和顾问进行即时反馈,周五进行个人管理动作践行的梳理和总结。




07

一场成功的管理者培养项目

项目经理需要如何与业务部门合作?


成功的举办基于业务贡献的管理者培养项目,对于项目经理的要求较高。HR与业务的合作关系,一般有三种类型:专家特长模式、“病患-医生”模式、过程咨询模式。


专家特长模式是指HR具备某类专业特长,例如掌握BEI访谈技术、薪酬设计技术、组织升级技术,从而支持业务的主管,解决相关的人事决策问题。


“病患-医生”模式,是指HR一方面在某个专业具有娴熟的技能和多年的实践经历,例如战略制定与解码技术、IPD研发流程设计等,另一方面具备较强的咨询诊断技能,从而为业务现状进行诊断、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向性策略。


过程咨询模式,是指HR与业务一起面对机会、问题,通过共同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并通过HR的“行动反映”“组织探询”等支持措施,引发行动的决心,加快业务解决问题、抓住机会的速度和质量,以实现业务的目标。


三流的项目经理从外部或内部寻找课程讲师,组织学员进行授课,并在授课后,基于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进行课程满意度评估。二流的项目经理在项目进行学员需求分析,建立学员领导力胜任模型,并了解外部行业最佳实践,进行设计领导力发展项目,也会植入行动学习的部分,绝大部分的学习发生在课堂内。一流的项目经理,具有敏感的业务视角、组织视角、人才视角,建立系统的“业务-组织-人才”逻辑,熟练地使用“过程咨询”技术,将领导力发展与业务经营、组织能力塑造融合在一起。通过运营管理者培养项目,支持业务主管洞察业务机会、塑造组织能力。


推动企业人才培养策略发生以下变化:培养方式从以课程为主,转向以项目为主;学习场所从以教室为主,转向业务现场为主;客户对象从以人为主,转向“业务-组织-人才”协同发展。




作者: 闫涛

来源:培训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