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技能人才作为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是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生力军。培养造就更多有技术会创新的新时代工匠人才,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作为一家以海洋油气勘探开发为主营业务的国有能源骨干企业,系统化、精准化地培养一支量质兼备、面向未来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对于加快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能源公司建设具有战略性意义。为此,中国海油发布“技能队伍工匠精神提升行动实施方案”,采取多项有力措施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不断深化高技能“人才池”培养模式,提升技能人员队伍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01 全面调研 摸清技能人才需求
针对党中央和国家有关技能人才、新时代产业工人培育的新要求,中国海油制定了明确的行动目标,即“聚焦制约技能人才培养的短板弱项,通过培训进一步强化对技能人才的精神引领、思维视野开拓、创新能力提升、知识结构完善、赋能转型和集群作用发挥,帮助他们成为具有‘匠心’、知行合一、德技并修的新时代工匠人才”。
但是,应该开哪些培训班、上什么课、怎么上课、如何保障教育培训效果等,都是摆在眼前的难题。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党校(培训中心)(以下简称“海油党校”)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全面深入开展了针对性的培训调研。通过调研,海油党校摸清了中国海油技能人才队伍的整体情况和培养需求,从而确定了调整优化培训项目设置、更新各类人群画像、分层分级设计培训亮点等多项提升举措。
同时,围绕践行党校“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初心和“服务集团公司发展战略、服务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的两服务工作要求,海油党校依据技能人才梯队的培养要求和目标,搭建了中高端技能人才培训体系。
以此为基础,海油党校以“多点开花”的方式组织实施培训:凸显“特点”,开展党性教育;紧抓“重点”,服务集团战略发展;收集“难点”,解决实际问题;洞察“热点”,培养“高精尖新缺”技能人才;优化“槽点”,持续提升产业工人的教育培训质量和效果。多措并举之下,海油党校推动技能人才教育培训质量和价值贡献不断提升。
02 突“特点” 党建引领发展
海油党校,作为党性教育和人才培养为一体的单位,极为重视党性思想的引领作用,这从技能人才培养的内容设置上可见一斑。依照新时代技能人才的培养需求和提升关键,海油党校积极落实“技能队伍工匠精神提升行动”,贯彻“红加蓝”(中国红、海油蓝)特色教育培训理念——红色模块为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蓝色模块则是专业能力和知识。以这样的布局为基础,中国海油进一步落实“党校姓党”,体现央企特色。
在具体课程方面,如为大国工匠联合培养班设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弘扬工匠精神 矢志技能报国》面授课和《唱响创业歌曲 传承石油精神》音乐党课,不断坚定海洋石油技能领军人才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激发自身使命感责任感。
在此基础上,用创新方法的学习、生产难题的会诊、思维视野的开拓、专业知识的更新和技能提升等作为“蓝色”驱动,加快技能人才结构调整,加速向支撑数智化转型、海洋强国建设的复合型(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技能人才转型。
双线并行,中国海油的产业工人在思想和行动上持续保持领先。
03 抓“重点” 贴合战略需要
技能人才是“人才兴企”战略中专业化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油党校持续聚焦技能人才培养重点工作和方向发力,紧盯技能人才关键人群,积极围绕工匠精神培育计划、大国工匠培养计划、技能领军人才倍增计划等“六大计划”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培养工作;同时,坚持技能人才队伍入职必训、转岗必训、晋升必训“三个必训”,持续举办大国工匠培训、两级技能专家培训、高技能人才培训等重点项目,为组织战略落地助力。
以技能大师工作室为例,为了落实《中国海油“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中提及的高标准打造技能人才培养平台的重点任务,充分发挥技能人才集群效应,海油党校积极举办技能工作室建设能力提升专题培训。在培训班上,海油党校召集了12家所属单位的42名技能工作室骨干人员和管理人员,围绕技能工作室运行管理和作用发挥“两条主线”系统施训。
技能工作室专题培训主线
04 集“难点” 强化解决业务难题
技能人才常年躬身于生产一线,主要职责是利用知识、技能和经验解决生产问题。那么,解决实际问题便是他们最切实的需求,也是最能吸引他们的一点。海油党校在高技能人才培训项目中采用“线上问诊+线下研学”双链式教学模式,助力他们解决业务问题。
线上,设立问诊平台,聚焦各类专业性问题,为学员匹配对应专家指导和实践案例参照。线下,在培训班设计“问题研学堂”环节,训前收集学员在工作中亟待解决的专业性难题。训中,海油党校促使学员通过思维碰撞、群策群力、集智攻关,探讨研究出解决问题的初步思路或方案。训后,学员回到生产现场实践验证、调整完善相关方案,并将经验在内部分享。
值得一提的是,海油党校会将各小组的成果汇总成册,供该专业的技能人才持续学习和参考。
05 察“热点” 紧跟形势浪潮
当下,企业对新能源新材料、绿色低碳、数智化、人工智能等新业态新领域的技能人才需求日益加剧,提前察觉此类热点并布局相关专题培训,顺势而进及时为技能人才赋能转型,培养企业亟需的新时代复合型技能人才,将大大提升和体现教育培训的价值。面对形势浪潮的冲袭,海油党校早在几年前就布局了线上学习平台。当下,更是紧跟风向标,开展数字化人才培养和数智化教学两类工作。
首先,紧跟集团公司绿色低碳转型、数智化转型等战略发展需要,海油党校增设战新产业、绿色低碳、新能源新材料、数智化、人工智能等新业态新领域专题模块或专题班次,帮助技能人才更新知识、开阔视野、追踪前沿,满足公司对新业务急需紧缺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需求。比如,为了帮助技能人才更迭数智化知识和能力,海油党校在高技能人才培训班中设置“海上智能化油田建设”“海上平台数智化应用”等专题课程。此外,还组织学员前往国内智能油田生产操控中心、虚拟现实中心学习交流,而且邀请技能领军人才去到德国开展数智化研学。
其次,积极探索数字化教学新模式,全面应用数字化技术、优化数字化培训手段,在“海学平台”中搭建“数字党校”“技能学堂”“技能演武堂”“海油大讲堂”“线上技能工作室”等模块,以数智化手段全面赋能教育培训和人才培养。
06 探“槽点” 把握着力方向
一般而言,项目组都会在培训结束后以问卷的方式对培训成效进行评估。但是,如何做好培训效果评估,掌握培训的真实创造,是很多培训部门正在研究的问题。
针对技能人才的特点,海油党校在培训结束后积极采取“吐槽大会”的模式,组织参训学员,以轻松幽默的方式探讨本次培训在内容设计、培训方式、组织实施等方面的“槽点”。同时,及时跟踪了解培训学员训后成长情况、培训成果在其单位的推广应用情况,以及相关领导的反馈,从而不断优化培训项目、完善培训体系,更加精准地把握教育培训的着力方向。
在实施多项举措、应用多种技术手段后,中国海油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初显成效:4人入选大国工匠人才培育工程,建成4家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多人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中央企业技术能手等荣誉。
目前,中国海油已与10余所石油石化行业头部职业院校深化产教融合,建立技能人才培养联盟,开启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新范式。围绕核心产业链发展需求,积极打造“4+N”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环渤海、大湾区、南海、深水4家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若干特色实训基地),探索打造集技能培训、技能评价、技能竞赛、技能交流、工匠精神传承、教学研究为一体的综合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平台,为技能人才培养提供更好的实体支撑,全方位、多手段持续深化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
作者:秦果;董锦;徐贤达
来源:《培训》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