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集团党校(中心)将紧扣集团发展战略,凝心铸魂强思想,育人赋能促发展;同时,积极服务地区企业,向外输出蜀道文化与智慧,树立具有蜀道特色的教育品牌。
蜀道集团作为四川省属国有企业首家“世界500强”企业,集团总资产超1.5万亿元,所属全资及控股企业500余家,业务遍及60多个国家和地区,员工近6万人。为弘扬敢于担当、勇争一流的“蜀道”精神,加强集团党的建设,培养契合集团发展需求的复合型干部人才,服务交通产业发展需求,传播彰显川渝交通特色与国企担当的蜀道品牌,党校(中心)应运而生。
党校(中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集团“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服务型世界一流企业”的战略目标,致力于构建蜀道集团干部人才发展赋能体系和组织能力发展学习生态。通过坚定“五个服务”的发展定位、构建“四大培训体系”、开发“两类资源”、搭建“两个赋能平台”、建强“两支专业队伍”、推动“一个组织能力持续发展的学习生态”,党校(中心)正在努力实现人才培育与区域赋能双效协同的目标。
蜀道集团党校(中心)办学体系
一、构建四大培训体系增强组织向心力
在四川全力推进交通强省建设的征程中,蜀道集团扮演着主力军与排头兵的关键角色,这离不开一支素质过硬、能力突出的优秀人才队伍作为坚实支撑。为开展覆盖全集团的培训工作,党校(中心)以“持续奋斗、忠诚奉献、创新进取、团结协作”的蜀道核心价值观为指引,聚焦分层分类、精准赋能,构建了党建、干部人才、业务、职业教育四大类培训体系,切实增强集团干部职工的归属感、凝聚力和向心力。
党建培训突出角色双向培养
省国资委党校和集团党校的建设和发展,必须坚持“党校姓党”的根本原则,坚守“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初心,履行“干部培训、思想引领、理论建设、决策咨询”的职责。
对此,蜀道集团构建了以角色定位为区分的分层分类党建培训体系。比如,针对党员发展对象、普通党员、党务工作者、党组织书记等不同角色,系统推出“育苗计划”“星火计划”“先锋计划”“堡垒计划”等示范培训项目;同时,全面强化党务干部的党务工作能力、业务理解能力、促进党建与业务融合的能力,培养出既懂党建又懂经营的复合型党务干部队伍。
干部培训强调分层梯队化培养
蜀道集团聚焦战略和关键业务,着力构建体系完整、精准务实、流程顺畅、保障有力的干部人才梯队培养体系。
分层分类培养干部梯队 党校(中心)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按照分层级、定标准、精选拔、强培养、重实践的培养思路,打造出了“强基计划”基层管理者培训、“转身计划”新提拔干部培训、“薪火工程”中青年干部培训、“领航计划”领导干部专题读书班等分层分类重点项目,系统提升各层级干部的政治能力、经营管理能力、专业能力。
抓好“后继有人”根本大计 面向未来,党校(中心)洞察把握集团战略转型、新兴产业的人才队伍需求,进一步分析组织人才供需和能力现状,并围绕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二十字”标准,启动了“薪火计划”优秀青年企业家培养项目,抓好“战略预备队”培养,系统加强组织“打赢关键战役”的能力储备。
业务培训坚持业务与人才发展并重
业务赋能是当下诸多企业培训工作的要务。党校(中心)以“赋能业务、发展人才”为目标,构建了双重点的业务培训体系。
赋能业务 党校(中心)“聚焦企业战略、聚焦组织绩效、聚焦业务场景”,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围绕集团“两主一培”产业板块在战略落地与业务发展中的重难点问题,导入了训战结合、绩效改进、行动学习等技术,并展开咨询式、研讨式学习,输出能够落地的方案与成果,赋能业务发展和组织变革。
发展人才 党校(中心)为强化业务序列的专业化能力,围绕各业务关键岗位建立任职资格体系和学习地图。通过任职资格和岗位学习地图牵引自主学习,推动常规与新业务学习升级,大大提升了业务序列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职业教育注重全阶段赋能
为提升员工职业素养和能力、延伸产业链服务,党校(中心)从四个维度出发,构建了职业教育培训体系。
一是继续教育持续赋能。党校(中心)联合各业务部门获取继续教育开展资质,分条线持续开展岗位继续教育。
二是开展职业技能鉴定。依托集团自有的科研基地、测试场、重大工程项目设施及人才资源,党校(中心)与相关高校及职业院校合作,开发技能认证鉴定体系;同时,打造集团高速公路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智轨人才实训基地,完成一批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备案,并有序开展技能鉴定。
三是助力职业发展技能提升。整合组织内各类考级、考证、资格认证及转岗培训需求,联合集团各企业及相关院校,共同进行专业辅导,以提高通过率。
四是推动产教融合发展。党校(中心)服务集团产业工人队伍建设,通过校企合作、内部资源开发、平台建设、机制设计,开发工程建设“四类人员”的培训课程、实训体系,打造产教融合体,构建产业工人赋能平台。
二、开发两类教学资源筑牢教育供给支撑
人才资源、知识经验是企业培训与发展运营的核心生产要素。党校(中心)围绕师资与课程、知识管理、教学等方面,构建了完善、可共享的教育资源供给体系,以期打造组织智慧赋能的“中央厨房”。
建设内训师队伍,实现人力资本倍增
党校(中心)把内训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坚持共建共享、分层管理打造内训和特聘师资体系。通过出台《内训师建设指导意见》《内训师管理办法》,党校(中心)倡导“用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将领导干部、专家、劳模工匠、先进人物、退出实职和临退干部等,作为内训师的首选对象;同时,实施内训师“沃兰计划”,持续推动领导干部上讲台开展“五讲”(讲党课、讲战略、讲文化、讲管理、讲业务)活动,优化资源共享机制,促进人力资本持续增值。
实施知识管理,让知识资产创造价值
在推动集团各级企业、各业务部门发展业务和人才的同时,党校(中心)还强调沉淀组织知识和经验。通过强化岗位与业务知识管理、案例总结、经验传承,将隐性知识显性化、个人经验组织化,实现能力建在组织上。
三、搭建两大赋能平台提供多元化学习体验
数字化时代来临,蜀道集团将数字化建设工作作为各级企业的“一把手”工程。而构建数字化学习发展平台,则是培训顺应时代潮流、拥抱技术变革的必然选择。
蜀道学苑,精准赋能内部员工
为构建覆盖全体员工的学习与知识共享体系,集团开发上线了“蜀道学苑”数字化学习平台,建设了制度库、案例库、专家库等结构化模块,支撑集团各类知识的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实现资源共享。
川企学习,满足区域企业学习需要
作为四川首个行业系统党校,党校(中心)开发上线了“川企学习”平台,面向全川企业宣传贯彻党的思想理论、服务企业干部人才发展、整合各类优质教育资源,以期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线上学习服务。
期间,我们还探索将四川地区的企业文化、品牌、优秀实践案例上传至平台,将其打造为全川企业的学习服务平台、文化交流平台、品牌推广平台和知识共享平台,以构建区域企业的学习生态圈。
四、建设两支专业队伍保障培训效能
培育一支专业化队伍,是推动企业培训精准落地、有效实施的重要支撑力量。党校(中心)通过精心打造学习团队、培养特色学习官队伍,确保为组织与员工提供优质、高效的培训支持。
锻造“五型”培训团队
党校(中心)秉持“利他、开放、包容、创新、务实”的团队文化理念,努力打造一支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敏捷型、价值型的“五型”培训团队。在专业能力建设层面,党校(中心)一方面注重培养团队的全局视野与战略解码能力,确保能够将企业战略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培训目标和行动计划;另一方面,还着力提升团队在培训体系建设、需求诊断、项目设计策划及运营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不断提高培训效果和质量。
重塑价值型学习官队伍
为系统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党校(中心)以培训管理者转型为突破口,通过将传统培训管理者重塑为兼具战略视野与数字化运营能力的“组织学习赋能者”,重点培育其战略解码、人才梯队规划、学习项目设计、岗位能力建模、隐性知识萃取及数字化学习生态运营等七大核心能力,推动其管理思维从事务执行向价值创造转型。
五、打造一个学习生态推动组织持续创新发展
在新时代治蜀兴川、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大开发的伟大征程中,蜀道集团高度重视组织能力建设,作出了建设学习型组织的重大部署。为此,党校(中心)从制度设计与文化打造两大方面入手,旨在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学习生态,为企业蓬勃向前注入不竭动力。
加强制度设计 党校(中心)起草《集团学习型组织建设指导意见》后经集团审定印发,每年召开学习培训工作专题会,把学习型组织建设纳入党建考核体系;同时,充分发挥各公司分管领导、各级党组织书记、组织委员的积极作用,推动组织对于学习培训的价值导向一致。
建设学习文化 通过常态化举办“蜀道大讲堂”拓宽视野格局、“蜀道夜校”夯实专业根基、“读一本书”沉淀思想厚度等多元活动,党校(中心)搭建了全员参与的学习平台,激发员工自主探索热情,培育开放包容、分享交流、鼓励创新、持续精进的学习文化,强化“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风与学风建设以促进集团作风建设。
作者:许正权
来源:《培训》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