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65981190
首页 企掌道培训平台 运营服务 AI智能陪练 面授及内容 课件定制 混合式培训 解决方案 培训+AI解决方案 零售行业解决方案 保险行业解决方案 新员工解决方案 销售人才解决方案 客户案例 免费体验 关于我们 关于思创 新闻中心 联系我们
公司新闻行业新闻
公司新闻行业新闻

构建“四红”教育体系:企业党校红色课程开发实践

发布时间:2025/07/30 10:55:20   Click:

河南油田党校不断创新党性教育品牌建设路径,深度整合红色资源,有机融合到党的理论教育、党性教育体系中,切实推动了干部员工素质能力的提升。


红色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革命战争时期留存下来的遗址、遗迹、文物、文献、影像、事迹、精神、歌曲等,包含实物和非实物内容。红色资源高度浓缩了中国共产党雄浑跌宕的革命史、筚路蓝缕的奋斗史和可歌可泣的英雄史。其承载的红色基因,是最鲜活生动的党性教育教材。


对此,总书记强调“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要增强表现力、传播力、影响力,生动传播红色文化”。


近年来,河南油田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党校办学治校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利用油田和周边资源,注重建强红色阵地,做优红色课程,打造红色讲堂,不断创新党性教育品牌,汇聚推动企业发展的磅礴力量。


一、依托红色资源建强红色阵地


油田党校把红色资源贯穿党性教育始终,着力突出“红色”“油”味。一方面,充分利用石油石化传统红色教育基地开展教学;另一方面,深入发掘油田周边红色资源,构建起完备的红色阵地体系。在此基础上,油田党校积极探索了多样化的现场教学形式。


打造红色阵地,厚植党性教育体系


河南油田的传统红色教育基地由南五井(河南油田发现井)和油田文化馆组成,于2022年成功入选第二批“中国石化红色教育基地”。该基地完整展现了河南油田人在党的领导下,坚定“我为祖国献石油”的信念,栉风沐雨五十载、奉献能源践初心的奋斗足迹和精神丰碑。作为党性教育的重要阵地,在此开展现场教学有助于学员自觉秉承党的优良传统和石油精神,激发立足油田、爱岗敬业的工作热情,凝聚强大精神动力。


此外,油田周边红色资源富集,几乎每个区县都遍布着革命先辈足迹,南阳、桐柏、信阳等革命老区历史文化厚重。油田党校注重运用革命遗址遗迹、纪念馆等红色资源,在2021年制定了《关于油田党校现场教学基地和教学点建设的实施意见》。我们和大别山干部学院、红旗渠干部学院、南水北调干部学院、焦裕禄干部学院等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先后合作开发了大别山革命精神、南水北调精神、红旗渠精神等8个现场教学基地,建立了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馆、南阳革命纪念馆、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旧址等16个现场教学点。精选的培训基地和教学点,为学员提供了稳定的学习实践场所,构建起以红色基因传承为核心的党性教育体系,满足了多种类型培训需求。


创新现场教学,场馆展馆变“教室”


基于红色阵地体系,油田党校结合培训需要,探索多样化现场教学形式,提升党性教育的质量和成效。


现场教学包含了“学、看、讲、感、思、享”六个环节,并确保做到“五有”,即有教学方案、有目标、有内容、有主题、有组织。


以2024年8月举办的第四期“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培训班为例。该项目紧扣“青马工程”教学目标,设计“焦裕禄纪念馆”现场教学方案,开展“弘扬焦裕禄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主题党日活动。


该项目注重做好导“学”,提前引导学员查阅相关文字、视频资料等,并布置思考题,让学员带着问题参加、带着思考走全程;强调亲身实地“看”,让学员近距离接触实物、实景、实例,看现场、听讲解;启发学员“讲”,让学员现场谈体会,内化知识,锤炼党性;撰写观后“感”,并遵循“寓理于史、寓理于例、寓理于思”的理念,开展班级“思”“享”研讨会,开展“三个问题”大讨论:目标是什么?和先辈比,我们缺少什么,多了什么,差距在哪里?我们准备好了吗?


二、挖掘文化内涵做优红色课程


油田党校聚焦主业主课,精心构建了“四红”教育体系,即红色诵读、红色故事、红色直播、红色研学,着力以优质精品课程确保高质量培训成效。


红色诵读“传”精神


为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吸引力和渗透力,我们将特色课程“诵读红色家书”进行延展创新,通过对话访问、情景模拟、诵读家书、现场互动等环节层层推进,将学习教育引向深入。


例如,在党支部书记培训班上,我们首先针对革命烈士后代、老党员等展开访谈,以革命前辈生平事迹为主线,讲述峥嵘岁月相关历史,从中探寻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最终走向胜利的精神“密码”,引发学员共鸣。之后,通过情景再现《建党伟业》《长征》《亮剑》等经典场景,以及诵读《林觉民与妻书》《赵一曼写给儿子的信》等红色家书,辅之多媒体史料(视频、图文、音乐),立体呈现革命历史背景,倾情演绎先烈精神图谱。


红色故事变“教材”


红色故事具有情感指引作用,能将深奥的理论转化为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情节,成为党性教育的生动教材。


我们依托油田电视台等主流媒体,组织新中国成立前参加革命和抗美援朝作战老兵、老石油工作者录制“红色回忆录”,系统梳理红色资源与思政课教学的逻辑关联,对红色文物、红色文献、红色故事等进行数字化挖掘、采集和整理。


红色直播“全覆盖”


为全面提升红色文化的整体冲击力和影响力,油田党校精心制作了“党史故事”“精神谱系”等16期系列网络视频课,通过油田媒体矩阵和公众号平台开展定点定向的直播推送,在集中时间段实现了红色文化宣教的“全覆盖”。


河南油田党校网络视频课程

河南油田党校网络视频课程


红色研学“践”初心


油田党校充分发掘河南油田发展史,以南五井、魏四井、岩芯库等石油工业遗址及石油文化为核心,打造了“弘扬石油精神 传承石化传统”主题研学;此外,还推出“重走总书记考察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等红色研学精品路线。


三、广泛借智聚力打造红色讲堂


近年来,油田党校探索建立了领导讲堂、专家讲堂、基地讲堂、异地讲堂、线上讲堂“五个讲堂”的教学模式,并充分整合多元资源,激活红色讲堂育人效能。


扩充教师队伍,讲出新时代内涵


油田党校集聚党校教师、基地讲解员、党政领导干部、英烈后代等多元师资力量,形成了“专家领导+讲解员+教师”三位一体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共67人。该团队充分发挥了场馆讲解员、英烈后代、“五老”群体(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熟悉红色资源的优势,使教学更具吸引力,塑造出兼具历史厚度与现实温度的“红色讲堂”。


此外,油田党校精选了老革命、老石油、感动石化人物获奖者、劳动模范等20余人的英模事迹,纳入讲堂课程体系。同时,立足油田50年发展历程和中原红色革命纪念地,深度挖掘培训内容和新时代精神内涵,开发了“从南五井的开发历史中传承石油精神弘扬石化传统”“大别山精神及其时代意义”等特色课程。


烈士后代为学员讲述红色故事


线上线下结合,科技赋能提效


为适应学员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学习特质,党性教育也需与时俱进。一方面,油田党校依托石化网络学院开设党校教育学习专区,将党的理论优势、党性教育与专业化培训能力有机结合,以全局性、权威性的培训内容,满足学员线上学习需求。另一方面,借势红色场馆数智化建设,强化沉浸式科技赋能与交互体验设计,提升学员学习代入感与认知获得感。


红色资源是鲜活的历史,是党性教育最生动的教材,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党性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铸魂为根本,用好红色资源,能够更有效地激励干部员工永葆红色底蕴和战斗情怀,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不竭智慧和力量。



作者:姚海红

来源:《培训》杂志